No menu items!

    WSJ:中国通过「灰色地带」战术 扩大亚洲影响力

    华尔街日报」报导,中国正通过「灰色地带」战术,加强其亚洲影响力,针对目标包括南海、台湾海峡及喜马拉雅山脉。

    根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从波涛汹涌的南海和台湾海峡,乃至冰封的喜马拉雅山脉,中国正追求持续的扩张,通过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灰色地带」行动,把自身影响力扩展到亚洲各地。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据报导,北京小心翼翼权衡每一步行动,使其行动不超出恐引发直接冲突的临界点。但中国也步步深入争议地区,一点点地消耗对手,并且削弱其力量。

    无论是军机侦察、海警船演习,还是悄悄兴建新的平民定居点,中国都在安全战略家所谓的「灰色地带」行动下不断试探和推进界限。中国在每次新行动中都会稍微升级,逐步推进,试探对方的底线。

    「华尔街日报」查看了多年的船只航行数据、卫星图像、飞行追踪资讯和其他衡量中国活动的指针。总结来说,这些数据显示,中国明显加强了旨在恐吓对手和深化控制的策略,包括在台湾海峡、南海及喜马拉雅山脉。

    ● 台湾海峡

    过去5年来,中国让台湾笼罩在愈来愈深的「灰色地带」敌意氛围中。大多数时候,中国军机会飞向台湾本岛,并越过台湾海峡中线。

    中国的空中活动加剧显而易见。追踪中国解放军动态的PLATracker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共派出972架次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ADIZ)。去年,中国共派出超过3000架次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为台湾的国防及领导层带来压力。

    2022年8月,北京为抗议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裴洛西(Nancy Pelosi)访台,发动大规模军演,台湾附近空域显得格外繁忙。当月中国派出446架次军机进入台湾防空识别区。

    不仅仅飞机,北京当局也正部署不断扩大的战力组合,使台湾安全角势变得更加复杂,同时也更加难以追踪。这些战力包括军舰、海警船、研究船、无人机、渔船船队等等,而且数量愈来愈多,模式也愈来愈新。

    去年,北京当局对台湾本岛附近和上空释放数十颗神秘高空气球,期间有一个月的时间内多达57颗,迫使台湾当局研究其飞行路径,并试图推测其目的,以便做出应对。

    ● 南海

    没有哪个地方比南海更能体现中国的「灰色地带」战术,北京当局通过一点一点地改变均势,成为了南海的主导力量。

    南海存在大量相互冲突的主权声索,但紧张局势主要源于中国声称对几乎整个南海拥有主权。这使得中国与其他6个南海主权声索国政府产生分歧,并导致中国与美国关系紧张,美国不希望这条全球贸易重要水道变成中国的内海。

    十余年来,北京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南海的控制。

    中国从2013年开始将南海珊瑚礁变成人工岛,接着逐步将这些岛礁军事化,创建了跑道、雷达和飞弹系统。当时一些美国军方领导人曾对这些设施不屑一顾,认为它们在冲突发生将不堪一击。

    但这些岛屿基地对中国下一阶段的「灰色地带」行动至关重要,得以在整个南海创建可持续、难以匹敌的军事存在。

    美国盟友菲律宾自2022年以来首当其冲。中国采取了激进的策略,限制菲律宾在其专属经济区(EEZ)内的运作能力。

    ● 喜马拉雅山脉

    中国和印度、不丹之间的边界问题虽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谈判,但在中印两国绵长的陆地边界,以及地理位置具战略意义的不丹,相关争议至今未得到解决。中国政府悄悄地沿着这些边界建造了数十个村庄定居点,但并非所有定居点都位于已确定的中国领土上。

    中国持续将一波又一波的人口(主要是藏族人)迁入这些定居点中的许多地方。官方发布的影片以及抖音等中国社交媒体网站上影像显示,一些家庭举家乘坐巴士抵达当地,有时手里会拿着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肖像。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建房屋等待他们的到来,中国国旗在空中飘扬。一条条标语声明着中国的主权。

    不丹外交部表示,不丹和中国之间的边界问题是双方正在进行谈判的主题,中国在不丹东北边界新建的定居点「超出了不丹和中国边界谈判期间双方商定的边界线」。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教授兼资深副研究员巴奈特(Robert Barnett)表示,中国的建设规模表明,无论与不丹的边界谈判走向如何,中国都不太可能放弃对这些土地的控制。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