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美国总统川普上任以来,已对中国商品加征20%关税,4月2日可能进一步调高。路透报导指出,对中国供应商和美国客户而言,这次贸易战将比2018年更加严重,因为中国制造商利润微薄难以再降价,地方政府也因财务困难而难以大方提供补贴。
路透今日报导,有供应商指出,自2018年美中贸易战以来,工资已上涨2%至5%,而某些行业的原物料成本也在上升,加上海外竞争加剧,川普近期的关税成为压垮许多低端制造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国2月4日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3月4日再加征10%,4月2日还可能进一步调高。
在广东东莞生产圣诞装饰品的陈姓业者表示,如今的订单量只有去年的一半,「价格已经没有空间再降了。但为了拿到订单,我们有时不得不降价⋯我们别无选择」。他拒绝透露他同意的降价幅度,但表示「我们正在亏损」。
垃圾收集箱公司Citibin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皮卡拉齐(Liz Picarazzi)表示,经过两轮10%的关税上调,加上美国对全球铝产品加征25%关税,使她目前在中国生产的商品需支付高达52.5%的关税,她再也无法负担在中国制造的成本。
她表示,「我的整个业务都是基于7.5%的长期关税率,这次的关税变动对我们来说是个巨大冲击」,她说,即使有预期到加税,「但没有任何公司能承受额外的45%关税。」
路透采访10家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以及2名熟悉中国供应链的美国零售高层,他们指出,有些美国客户要求降价10%。但目前的谈判结果显示,供应商平均只能给出3%至7%的折扣。
报导引述史丹佛大学的学术研究发现,2018年每上调1%的关税,就会让中国供应商的利润率下降0.35%。根据路透对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数据的计算,2018年的贸易战导致约350万个中国制造业就业机会流失。分析人士表示,这次的影响规模目前还无法估算。
一些美国客户认为,中国政府最终会出手,提供额外的税收减免、租金与水电补贴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就像2018年时那样。但据路透采访的多家供应商透露,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新的补助政策。
澳洲蒙纳许大学(Monash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史鹤凌表示,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严重,许多都因房地产危机而捉襟见肘,因此无法像以前那样提供慷慨补贴。他并补充表示,任何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行为,都不会受到中国中央政府的欢迎。
报导指出,北京方面建议出口企业可以转向其他市场或中国内需市场,但在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疲弱的背景下,这条路同样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