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安全考量 中国逾50家银行宣布停止各类「无卡服务」

    近一年来,中国已经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描取款等各类业务,原因之一是出于「安全」考量。(中新社)

    随着行动支付普及,中国民众出门已习惯「不带钱包」出门,许多民众若需领钱会使用「无卡」服务,但这一业务正在收紧。根据中媒统计,近一年来已经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无卡取款、扫描取款等各类业务,原因之一是出于「安全」考量。

    21世纪经济报导报导,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将于4月9日起停止ATM扫码存款服务,后续,客户可持银行卡,通过招商银行ATM或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办理存款业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已经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业务。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报导指出,从用户角度来看,随着行动支付的兴起,现金使用频率降低,银行相继关闭ATM二维码存款功能,与保护客户资金安全、相关功能使用起来较为繁琐等多种原因有关。

    事实上,中国多家国有大行去年就已经采取动作,例如工商银行率先表示,其个人手机银行无卡取现功能已于去年4月17日起暂停服务,客户可通过ATM手机银行扫码取现功能提取现金,或在ATM机上插卡提现。去年下半年,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头部城商行持续跟进,去年底,再有多家中小型银行持续跟进。

    财联社引述某江浙沪银行不具名人士指,银行暂停各种无卡业务,主要原因的确是出于安全因素的考量。这名人士指出,近年来监理机关加大对银行机构对于反洗钱、电信诈骗类的责任,导致银行必须对一些可能有安全风险的业务进行调整。

    中国证券报报导,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说,从技术层面看,无卡访问款采用的身份验证安全性较低,也是银行调整无卡访问款业务的重要原因。由于无卡访问款业务总体需求不高,业务量较小,调整后影响较小。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预计后续仍可能有银行跟进调整无卡访问款业务,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客户的资金财产安全,也能有助于银行做好风险管理并降低营运成本。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