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韩导演奉俊昊闯荡好莱坞的新作「米奇17」(Mickey 17,又译「编号17」)早前在美大规模上映,首映获得1910万美元票房,虽然拿下该周末的票房榜冠军,但数据低于发行方华纳原本的预期。该片后续表现愈发疲软,第二周跌幅达60%、第三周甚至未挤进周末票房排行榜前三名,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分析,不出意外的话,这部科幻片会让华纳损失7500万美元至8000万美元。
影片来源:YouTube@华纳兄弟台湾
除了北美地区外,「米奇17」也同时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前3天票房不到1000万元人民币(约137万美元),甚至输给意大利电影「我们还有明天」(There’s Still Tomorrow,又译「还有明天」)。截至3月25日,「米奇17」的全球票房约1亿美元。
「米奇17」纯制作成本约为1.18亿美元,再加上各种宣传、附加费用的话,盈亏平衡点约为3亿美元。外界认为,华纳方面这次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不够理想,对于这么一部并不具有成熟IP的科幻作品而言,拍摄花掉1.18亿美元有些超额了。
而在宣传营销方面,8000万美元的投入更是过火,例如光是在男子足球亚冠联赛决赛(AFC Champions League final)期间,他们为「米奇17」做的广告就花掉了400万美元。也难怪有消息称,就在该片快要公映前,华纳方面还叫停或缩减了一些宣传活动,也算是针对前期花钱大手大脚的一种修正。
「寄生上流」以小博大 观众对新片期待高
「米奇17」是奉俊昊导演自2019年凭「寄生上流」(Parasite,又译「寄生虫」)获得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后的首部新作,被拿来与前作比较在所难免。「寄生上流」制作成本仅1140万美元,连「米奇17」的零头都不到,且「寄生上流」除了拿奖拿到手软之外,全球票房达到2.59亿美元,对于一部独立电影来说,是相当亮眼的商业成就。

所以当奉俊昊推出新一部主打黑色幽默的科幻电影,所有人都期待有着「末日列车」(Snowpiercer,又译「雪国列车」)阴郁风格的硬核叙事、又兼具「寄生上流」般犀利深刻的讽刺功力的电影,可惜「米奇17」并没有契合这样的期待。
该片改编自爱德华阿什顿(Edward Ashton)的同名科幻小说,故事设置在地球已不再适合居住的未来,主角米奇作为一名「消耗品」,在政府主导的殖民远征队中被派往严酷的冰封星球,他的工作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险任务中死去,然后继续被当作可抛弃的工具般重生——他用自己的不断死亡,为外星殖民贡献「价值」。
诚然,奉俊昊一如往常对剥削系统无情揭露,通过米奇不断被消耗的设置以及他的16次痛苦死亡得以展现,但这一次,片中充斥了巨量影射现实的隐喻,数量多到连「消耗品」米奇本身都需要再死几次,才能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无处不在的冷嘲热讽中拉回来。
此外,有媒体爆出内幕消息,说华纳在早些时候,曾为「米奇17」安排试映会,结果观众反响不佳,于是华纳跳过导演奉俊昊,另外剪辑了一个版本,试映后获得的反响反而更好一些。对此,导演奉俊昊自然不接受,表示当初「寄生上流」的试映反响也不怎么样,结果却是一鸣惊人。最终,华纳还是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保留了奉俊昊的版本,但没想到美国观众最终还是不买帐,截至3月底,该片的美国票房仅4000万美元。
另外,这次「米奇17」的主演罗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是好莱坞一线演员,加上发行方是好莱坞大厂华纳,跟担任「寄生上流」发行的独立公司霓虹影业(NEON)不可同日而语,一上档就安排在北美3807家影院全面铺开,而不是像「寄生上流」鼎盛时期仅在北美2000家影院上映。然而,目前看来,「米奇17」想要拷贝「寄生上流」的票房成绩恐怕希望不大。

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 仅4人新作更上层楼
有媒体统计了之前25年内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发现25位导演中,有19人在勇攀巅峰后紧接着有下一部新片问世,但其中只有4人的后续作品获得市场认可,至少在票房数字上向前迈进一步。换句话说,赢得奥斯卡最高荣誉并不意味着该导演就此平步青云,相反,很多情况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反倒成为这些电影人的生涯巅峰,之后的作品便开始走下坡。
上述提到的能够逆势而动、持续被观众追捧的导演分别是:2007年凭全球票房达2.77亿美元的「神鬼无间」(The Departed,又译「无间道风云」)获奖的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后续推出的「隔离岛」(Shutter Island,又译「禁闭岛」)全球票房突破3.01亿美元;2009年凭借「危机倒数」(The Hurt Locker,又译「拆弹部队」)获奖的凯萨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该片的全球票房只有4920万美元,是奥斯卡史上票房最低的大奖作品之一,但她之后拍摄的「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又译「猎杀本·拉登」)获得1.33亿美元全球票房。

还有2011年凭「王者之声」(The King’s Speech,又译「国王的演讲」)拿奖的汤姆霍柏(Tom Hooper),该片的全球票房4.19亿美元,之后的「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获得4.42亿美元全球票房;2015年凭「鸟人」(Birdman)获奖的亚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该片的全球票房为1.05亿美元,之后「神鬼猎人」(The Revenant,又译「荒野猎人」)的全球票房一举拿下5.33亿美元。
其他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的导演中,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在「神鬼战士」(Gladiator,又译「角斗士」)之后紧接着拍了「绝地救援」(The Martian,又译「火星救援」);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在「登峰造击」(Million Dollar Baby,又译「百万美元宝贝」)后紧接着拍了「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在「险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又译「老无所依」)后紧接着拍了「布莱德彼特之即刻毁灭」(Burn After Reading,又译「阅后即焚」);还有彼得杰克森(Peter Jackson)在「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指环王」)获奖之后拍了「金刚」(King Kong),这些得奖后作品的票房其实也非常卓越,只是距离镶金的前作没能更上一层楼。
而似乎「中了诅咒」、真正落差较大的包括史提夫麦昆(Steve McQueen)在「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又译「为奴十二年」)全球票房获1.88亿美元,但之后拍摄的「寡妇」(Widows,又译「以寡敌众」)全球票房仅7590万美元;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在「美国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又译「美国丽人」)横扫全球票房3.56亿美元,但随后的新片「浴血任务」(Road to Perdition,又译「毁灭之路」)全球票房下滑至1.81亿美元。
小班「亚果」抱大奖 下部片票房崩掉9成
此外,劳勃马歇尔(Rob Marshall)在2002年歌舞片「芝加哥」(Chicago)全球创下3.07亿美元票房,三年后的「艺伎回忆录」(Memoirs of a Geisha)全球票房退步至1.62亿美元。
而钟情怪物题材的吉勒摩戴托罗(Guillermo del Toro)与好莱坞编、导、演俱佳的班艾佛列克(Ben Affleck)夺奖后作品的票房成绩跌幅最惨,吉勒摩戴托罗执导「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又译「水形物语」)全球票房1.96亿美元,但后续推出的「夜路」(Nightmare Alley,又译「玉面情魔」)全球票房下降到仅3970万美元。班艾佛列克执导的金奖作品「亚果出任务」(Argo,又译「逃出德黑兰」)全球票房突破2.32亿美元,不过四年后上映的「夜行人生」(Live by Night),全球票房惨跌至不到前一部的十分之一、仅2270万美元。

分析「隔离岛」、「00:30凌晨密令」、「悲惨世界」、「神鬼猎人」持续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前一部作品大部分是独立片商发行,后一部作品是好莱坞大厂出品,发行规模大了不少。重要的是,由观众口碑和媒体评价来看,新推出作品的评分基本上都不低于得奖作品,叠加上票房的提升,可说是叫好又叫座。
而这次奉俊昊的新作「米奇17」,在第一点与上述案例相符,但在口碑上,虽然该片目前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的79%新鲜度不能算是低分,但是和「寄生上流」99%的新鲜度还是没法相提并论,而且CinemaScore的观众口碑打分也只有B级而已(「寄生上流」因为当年是个位数影院小规模首映的关系,没有这项评分)。
目前看来,业界预计「米奇17」的全球票房可能只有2亿美元出头,对照其1.18亿美元的制作费用加8000万美元的宣传成本,亏本可能极大。之前「寄生上流」2.5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扣除宣传、颁奖季的公关费用和相关支出后,据说霓虹影业的纯利润报收4600万美元。
(取材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