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许多华裔家庭中,选择大学专业时往往首重实用性与薪资水平;因此,理工科与商科长期被视为升学、就业的「王道」。然而,随着科技与金融产业人才逐渐饱和,人工智能(AI)逐渐替代会计、软件工程师等领域的基础工作,未来的竞争力将不仅止于专业技能,更仰赖跨领域知识、辩证思考的能力与叙事力。
创造性思维 就业王道
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理解人类社会、文化与历史的学科,正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沃土。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越早接触人文社科,就越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世界、创建创造性思维,也更容易在未来发展出独特的观点与软实力。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曾指出,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多角度理解问题的能力;而史丹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维克(Carol Dweck)也提到,让孩子在成长阶段接触社会议题与历史学习,有助于训练思维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尽管思维能力并不如一份数学试卷那样有清晰的评判标准,但在孩子升学、求职时却有明确的实操重要性,是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法宝。申请美国大学时,除了成绩平均绩点(Grade Point Average, GPA)、学术水准测验考试(Scholastic Aptitude Test, SAT)等成绩,最重要的莫过于个人陈述文书(Personal Statement);如无论主修什么领域,能结合人文素养与个人经历打动招生官,是进入名校的致胜关键。
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计算机科学系的张同学分享到,他在大学申请文书中主要写了自己通过在难民营中当志愿者、受到启发搭建网络平台的经历;「说实话,能申请藤校的大家成绩都差不多,我想只有通过展现我的人文关怀,才能让招生官看到,我不只是另一个数学好的亚裔小孩」。
名校、企业 渐重视人文
不仅学术界重视人文素养,企业界也开始愈来愈看重具备人文背景的人才。求职平台LinkedIn在2019年的「全球人才趋势报告」中指出,创造力、讲故事的能力与文化敏感度等「软实力」,已成为招聘决策的关键因素。世界经济论坛(WEF)则在2023年的「未来工作报告」中将「分析思维」、「共情与主动性」列为未来职场最具需求的能力之一。
同样就读于哥大经济系本科的陆同学在毕业后进入一家法资投行任分析师一职,她表示,在工作中,常常需要就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向法国总部做出报告,而除了罗列数据外,她曾选修的社会学知识也十分受用。「因为他们并不那么了解美国社会,需要我们通过文化的角度阐述项目背景」,陆同学说,「数据只是一项量化的工具,怎么讲好故事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线课程 免费学习管道
如今,许多大学都推出了免费在线公开课程,让家长无需任何成本,就能培养孩子对人文社科的兴趣。社会学家塞勒尼(Iván Szelényi)与耶鲁大学合作推出的公开课程,就通过25节课细致讲解了近代社会学的理论基础。此外,耶鲁大学的公开课也涵盖政治科学入门、世界历史、文学等,适合大小共学oyc.yale.edu/courses。而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均在EdX、Coursera等平台开设了免费在线课程,供青少年探索人文社科。
同时,各名校举办的人文社科夏校也为高中生提供了沉浸式学习机会,高含金量夏校更是申学履历的闪光点。其中,史丹福大学人文夏校(SSHI)涵盖文学、哲学、历史和艺术等多个领域,所有课程均由史丹福教授亲自授课,学术氛围浓厚,更有机会获得教授推荐信。而颇负盛名的耶鲁青年全球学者计划(YYGS)则聚集了全球高中生,共同讨论现今社会最紧迫和复杂的问题,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互相启发,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
对于喜欢写作的学生,爱阿华青年作家工作室(IYWS)的创意写作项目,为高中生提供了与知名文学教授交流的机会,是全美最顶尖的写作类夏校之一。而普林斯顿大学暑期新闻项目(PSJP)则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学费、食宿全免,让学生能通过新闻报导的实践经历,观察与体悟社会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