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中关税战使得两国间有生意往来的企业、商家陷入困境,他们担心的不只是下一笔订单,还忧虑若当前的紧绷情势无法缓解,是否能继续生存;商家正想方设法找寻其他应对方案。
在中国河北省一家运动服装制造商从事销售的丽莎·李(Lisa Li)表示,她的公司与客户协商是否可以分担增加的成本,现在还无法确定公司是否要放弃美国市场,但肯定会扩展其他销售途径,如澳洲或欧洲。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在中国制造业重镇温州市,节庆灯饰制造商博先生则没那么乐观,如果高关税持续,他只能放弃,因为其他市场可能做不了生意,「过去几年欧洲市场一直很低迷,所以我们才想要试着在美国发展我们的生意。」
香港的丹尼·刘(Danny Lau)经营一家铝镀膜工厂,他表示其中一个美国客户可以持续为进行中的项目向他购买商品,但不确定下一个项目是否会持续。另一个客户告诉他,在关税如此高的情况下,达成交易的机会相当小。丹尼一直都在探索其他市场,但过程并不容易,因为一些客户认为他的高品质产品过于昂贵。
根据中国财新传媒(Caixin)的报导,在上海的一个港口,前往美国的船只在川普对中国实施关税的隔天几乎都消失了,主要的海运公司已大幅削减跨太平洋航线。
咨询公司Brands Factory创办人胡剑龙指出,长远来看,关税战可能会促使中国企业多元化经营其供应链,并将部分生产能力移出中国,甚至移至美国。
一些企业也可能会遵循天津一家炼钢厂的作法,在川普、拜登政府提高中国钢铁关税时放弃与美国贸易,在该公司外国销售部工作的大卫·余(David Yu)说:「最好的计划是不往来。」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准备放弃美国市场,宁波市的出口商周先生形容美国市场「可靠且没有挑剔的要求」,他说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好的市场,我在等待风暴过后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