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吃饱错了吗?医师传授6技巧 维持「会饿」能力有助抗老

    正确饮食才能有效减重,营养师建议,每餐吃少一点点就好。示意图,非新闻当事者。(取材自pexels.com@Alexy Almond)

    光是闻到食物味道都可能让人老得快?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任张家铭在脸书专页表示,现代人长期暴露在食物影像、香味、广告,大脑根本没机会感受到真正的饥饿。很多时候,人被「视觉」喂饱了,太多食物画面、包装设计会让大脑误以为自己吃过,结果反而吃更多,建议试着让感官安静一点,大脑会重新找回真正的饥饿感。

    张家铭表示,轻微的饥饿感,反而让身体与大脑达到最佳运作状态。在台湾,见面时常听到一句熟悉的问候:「吃饱没?」这句话听来亲切,其实背后藏着一段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在物资匮乏年代,能吃得饱就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最基本的安全感。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也正因如此,这份「吃饱才安心」的观念深深刻在我们的习惯里。现在很多人一觉得肚子饿,第一个反应就是立刻找东西吃。肚子一咕噜,就担心是不是身体快撑不住了,赶快补点热量,免得饿坏了自己。

    但我们慢慢发现,这样的反射动作,其实未必真的符合身体的需要。他观察发现当身体处在「微微饿」的状态时,反而精神最清楚、身体最轻盈,甚至连情绪都比较稳定。

    而这样的经验,终于有科学证明支持。最新研究发现,饥饿感并不是一种警讯,而是一个启动「自我修复」的生理机制。当我们有点饿的时候,身体其实会自动切换到保养模式,不但不会虚弱,反而会启动更深层次的代谢与修复。

    这种「轻微饥饿」的状态,不需要饿到没力气,只要让大脑知道:「现在不是在放纵,而是在节制」,身体就会懂得重新调整,把能量用在该修复的地方。结果往往是:更专注、更有精神、更健康,甚至更长寿。

    让大脑以为您在节制,才是延缓老化的真正关键。现在的研究告诉我们,真正关键在于大脑怎么「感觉」。只要大脑觉得「还有点饿」,身体就会启动一种自然的抗老机制。

    三篇来自《Nature Aging》、《Science》和《Science Immunology》期刊的重要研究都指出,即使实际上吃得不少,只要大脑以为自己还没吃饱,身体就会进入一种修复、延寿的节奏。这表示,我们不一定要挨饿,只要让大脑有「节制」的感觉,就能唤醒身体的内置保养系统。

    例如,科学家让果蝇吃比较少的异白胺酸(Isoleucine)或刺激牠们大脑里控制饥饿的神经细胞,结果果蝇明明吃得还不少,却因为「大脑以为还没饱」,整体寿命就延长了。

    另一项实验显示,线虫只要闻到食物气味,尽管没吃进肚子,身体也会「误判」为饱足状态,结果修复系统马上停工。张家铭表示,这提醒我们:现代人长期暴露在食物影像、香味、广告之中,大脑根本没有机会感受到真正的饥饿。我们不是吃太多,是我们「一直以为吃了」,修复机制就从来没有启动。

    那饿会不会让身体变虚弱?免疫力会不会变差?张家铭认为刚好相反。在老鼠的研究中,研究者直接打开饥饿神经,发现牠们的肝脏开始调节免疫反应,血液里的发炎细胞变少,整体进入一种比较安静、比较不过度反应的状态。这说明饥饿感是一种调节,不是警报。它不是让身体垮掉,而是让人慢下来,修复系统。

    我们可以怎么做?张家铭认为不难落实,不需要饿到发抖,也不用每天算卡路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让身体「偶尔有一点饿的感觉」,身体就会开始自己修复、调节、变得更健康。以下这些方法,马上就可以开始试试看:

    一、每餐吃少一点点就好

    不是吃不饱,而是不要每一口都吃到撑。让自己在下一餐前有一点空腹的感觉,身体会启动一种更灵敏的节奏,不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二、试试轻断食

    最简单的方法是每天空腹12至16小时。晚餐吃完后不再进食,隔天早餐稍微延后一点吃,让大脑习惯「我不是一直都在吃东西」,就能启动大脑的节制感知。

    三、早餐不用急着吃,起床先活动一下

    早上醒来可以先喝点水、伸个懒腰、散步一下,再决定什么时候吃早餐。这样不但能拉长空腹时间,还能让身体自己学会调节饥饿与能量使用。

    四、偶尔用豆腐、豆浆、坚果来代替肉类

    不是硬要变成素食者,而是偶尔这样做,可以降低异白胺酸(Isoleucine)的摄取。研究显示,这种胺基酸一少,大脑会产生「还没吃饱」的信号,反而能启动延寿机制。

    五、少看美食节目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真的饿,是被「视觉」喂饱了。太多食物画面、香味、包装设计会让大脑误以为自己吃过,结果反而吃更多。试着让感官安静一点,大脑会重新找回真正的饥饿感。

    六:吃饭时放下手机,专心吃饭

    专心吃,细嚼慢咽,大脑才有机会「认真感受到饱足」。而不是一边滑手机一边吃到不知不觉,还觉得没吃够。

    「那一点点饿,其实是您身体在对您说:放心,我正在帮您保养。」张家铭说,这不是忍耐,也不是自虐,而是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当我们学会慢一点吃、晚一点吃,不是少吃,而是给身体一点空间,一点修复的时间。

    张家铭指出,现在这个「无时无刻都在吃」的社会里,会饿,反而是一种珍贵的能力。别急着把肚子填满。下一次感觉有点饿时,不妨先深呼吸一下,喝杯水,走一小段路,您可能会发现,那其实是您当天最清醒、最年轻的时刻。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