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10725 帖子
白宫争吵泽连斯基吃了语言亏?对2个英文单词有误解(图)
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31.49171270718px;width:600px;}几天时间过去后,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那场“世纪吵架”仍然引发着西方社会的热烈讨论。2日有文章分析认为,语言文化的隔阂可能是这场吵架得以发生的重要原因,泽连斯基坚持使用英语对话,造成语义理解和表达不精准;而特朗普与万斯这两位英语母语使用者也没有考虑到语言文化的差异,让对立的形势更加升温。▲当地时间2025年2月28日,特朗普总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晤 图据视觉中国英国政治专栏作家芭芭拉·塞雷斯在个人博客中写道,泽连斯基对“suit”“dictate”等单词可能存在误解。有美国网友指出,当时在场的乌克兰驻美国大使奥克萨娜·马卡洛娃明明就拥有接近英语母语者的对话水平,如果泽连斯基让她当翻译,将会极大地降低冲突爆发的风险。泽连斯基能说英语英作家:但他明显有文化障碍从此前的公开经历看,泽连斯基至少拥有基础的英语能力。比如在2022年12月,他曾在美国国会用英文发表演讲,并接受了全体议员的起立鼓掌。不过那一次泽连斯基是拿着已经被润色好的稿件读稿演讲。在“世纪吵架”之后,泽连斯基当天还做客福克斯电视台,用英文简短回答了主持人的提问。不过有文章指出,能用一种语言进行工作沟通,和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境界。比如美国驻新加坡文化传播顾问汉森就曾在采访中指出:“全世界只有4亿多人生下来就用英语作为母语,而有20多亿人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的使用者与母语者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文章指出,在这场“世纪吵架”中至少能看出泽连斯基作为斯拉夫文化圈中人的一个思维特点。一项横跨欧洲、亚洲和北美的跨文化语言学调查指出,北美文化圈更强调自我的感受,比如万斯和特朗普就在对话中大量提到“你让我感觉xxx”这样的句式;斯拉夫文化圈和北欧文化圈则会淡化人的主观感受,更关注如何达成一个客观的目标,因此泽连斯基在对话中强调如果要达成目标,需要满足哪些先决条件。芭芭拉·塞雷斯在博客文章中表示,她能理解泽连斯基为什么希望使用英语对话,因为这样可以与西方观众直面沟通。她表示,她之前在制作和主持电视节目时,也要求嘉宾尽量使用英语。不过芭芭拉认为,在这个场合中泽连斯基明显出现了一些文化方面的障碍,“我的经验认为,你来自世界哪个地方真的对你理解事情的方式产生了影响”。芭芭拉认为,泽连斯基有可能对两个英文单词产生了误解。当房间内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穿正装时,使用的是“suit”(西装)一词。在乌克兰语中,与“suit”对应的词汇实际含义更像英文的“costume”(制服、戏服)一词,泽连斯基在回答时也使用了“costume”一词。芭芭拉指出,“costume”在当时的语境下显得很轻佻。另外当特朗普警告泽连斯基“你无法主宰我们的感受”时,使用了“dictate”(主导)一词,泽连斯基则明显理解为“独裁”的含义。乌克兰驻美大使英语流利曾有美国留学经历在社交平台X上,泽连斯基为何不使用翻译这一话题也引发了讨论。一位美国网友指出:“马卡洛娃明明就能胜任翻译,但泽连斯基却选择蛮干到底。”现场视频也显示,当争吵爆发后,马卡洛娃用手扶住额头,显露出痛苦的表情。▲马卡洛娃掩面扶额公开资料显示,马卡洛娃1976年出生在乌克兰罗夫诺市,她毕业于基辅国立大学,后来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深造,获得公共财政与贸易学硕士学位。此后马卡洛娃在美国金融界摸爬滚打,还进入过世界银行工作。2015年,她担任了乌克兰财政部副部长,在此期间她一手创建了乌克兰投资局,专门负责吸引外商投资。2021年,泽连斯基任命她为乌克兰驻美大使,主要负责“与拜登政府合作,并广泛与两党建立合作关系”。美国网友认为,马卡洛娃的英语虽然有乌克兰口音,但完全不影响理解。由于长期在美国留学工作的经历,马卡洛娃的英语水平接近母语者。在此前的公开采访中,马卡洛娃在谈到自己熟悉的财政预算、国际贸易等领域时,都能用准确的英文单词表达意思。就在“世纪吵架”之后,马卡洛娃还用英语接受美国媒体访问,尝试挽回和修补两国关系。
Advertisements
冯小刚的新女主VS张艺谋吃回头草:没对比就没伤害(图)
img { height: 789.4736842105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923.07692307692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052.6315789474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40.74074074074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40.74074074074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016.9491525424px;width:600px;}img { height: 964.28571428571px;width:540px;}img { height:...
ChatGPT拒绝生成一朵玫瑰 玫瑰成AI禁忌词?(组图)
img { height: 869.11764705882px;width:591px;}img { height: 116.015625px;width:594px;}img { height: 179.6407185628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47.76119402985px;width:600px;}img { height: 535.7142857142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65.7458563535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588.23529411765px;width:600px;}img { height:...
万税万税万万税 特朗普上任席卷全球的关税战开打(图)
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前一阵,网上一些殖人编排了一个段子。特朗普和加拿大墨西哥吵了一架,然后反手给中国一耳光。然后特朗普又和欧盟吵了一架,反手又给了中国一耳光。他们说的,无非就是2月初特朗普原本宣布对加、墨、中三国加征关税,但因为加墨的妥协,两天后宣布对加墨暂缓,唯独对中国的加税政策照常执行。欧洲的情况也差不多,特朗普刚派万斯把欧盟骂了一通,然后又转手给中国加了10%的关税。正在殖人幸灾乐祸的时候,万万没想到,这一记耳光,打到了自己身上。2月27日,特朗普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的关税,不再暂缓,将于3月4日如期生效。而在前一天,特朗普刚刚宣布,计划将欧盟关税税率设定在25%,适用于汽车和其他各种商品。显然,特朗普疯起来,不论是自家的狗还是盟友,都会给一耳光。至此,特朗普上任后席卷全球的关税战,正式开打了。壹我们先来解释一下发生了什么。2025年2月1日,特朗普上台10天后,就迫不及待地宣布了对中国加征10%关税,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关税,借口是防止毒品特别是芬太尼进入美国。然后,三个国家都宣布采取报复措施。可是最终,只有中国正儿八经地报复了,一套加关税+关键金属出口管制+谷歌反垄断调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小连招在短短两天内出台,显然是早就做好方案了。可没想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只坚持了两天,就跪了。2月3日,墨西哥辛鲍姆总统主动给特朗普打了个电话,承诺立即部署1万名国民警卫队士兵,以防止毒品,特别是芬太尼从墨西哥流入美国。同一天,加拿大也承诺在边境安全上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加拿大-美国联合打击部队,以打击有组织犯罪、芬太尼和洗钱”,然后特朗普就大笔一挥,宣布暂缓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关税,暂缓期1个月。说实话,当时网上是有不少议论的,不少人提出,加拿大和墨西哥妥协了,就能暂缓关税,咱们那么硬气地回怼,是不是欠考虑了?没准找美国人谈一谈芬太尼的事情,关税就暂缓了?结果,仅仅20多天过去,特朗普就宣布,以芬太尼为主的毒品“仍在从加拿大和墨西哥流入美国”,并声称这些毒品“由中国制造并提供”。“我们不能允许这种祸害继续危害美国,因此,在它停止或受到严重限制之前,定于3月4日生效的拟议关税将如期生效。”同时,对中国还要再加10%的关税。从2月3日到3月3日,刚好一个月。显然,不论是中国式的回怼,还是加拿大、墨西哥式的跪,都免不了加关税的命运。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回怼呢?3月4日,中国在此前已经出台一轮反制措施的基础上,决定对美国的鸡肉、小麦、玉米、棉花加征15%关税,对高粱、大豆、猪肉、牛肉、水产品、水果、蔬菜、乳制品加征10%关税。看看连反击都磨磨蹭蹭的加拿大和墨西哥,显然他们是不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的道理的。欧盟的情况呢?也差不多。早在美国大选前8天,特朗普在接受保守派播客主持人休伊特采访时,就抱怨说“欧盟不买我们的汽车,不买我们的农产品,几乎什么都不买,而我们却从他们那里购买一切。数百万辆汽车、大量的食品和农产品。”特朗普甚至说,“欧盟是一个迷你的——但又不那么迷你的——迷你中国。”对欧盟的这种态度,显然被视为要对欧盟加关税的信号。果然,2月2日晚,特朗普表示,他将“很快”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欧洲不是没挣扎过,2月份,无论是波兰总统杜达还是法国总统马克龙,都不辞辛苦飞到了美国会见特朗普。可是马克龙刚走,靴子就落下来了。2月26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宣布,因为美国对欧盟的贸易逆差为3120亿美元,所以将对欧盟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汽车、农产品等关键领域,并表示“很快”公布具体细节。特朗普还恨恨地说:“欧洲人之所以成立欧盟这个组织,其目的就是为了搞垮美国。他们在这个方面确实做得很好!很好!”欧洲人呢?一方面反驳特朗普的逆差论,说美国在欧投资收益颇丰,欧盟“一直是美国的福音”!另一方面也宣布,欧盟已准备好对美国动用“最强贸易武器”。什么“最强贸易武器”呢?《反胁迫工具法案》。这个法案是2023年新出台的法案,是欧盟为了应对第三国对其成员国进行经济胁迫而制定的一项新的法律武器,旨在保护欧盟的经济利益和自主性。根据这个法案,如果欧盟成员国遭遇了“威胁、恐吓、歧视、报复”,一旦被欧盟裁定“胁迫成立”,那么就会启动包括关税措施、货物进出口限制、公共采购投标限制、外国直接投资限制、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使用限制、金融服务限制等反制措施。搞笑的是,这个《反胁迫工具法案》出台的时候,是为了对付谁呢?中国。咱们还记得立陶宛设立了“伪台代表处”之后,中国对立陶宛实施的一系列反制措施吧?没错,这个《反胁迫工具法案》,就是在美国授意下,为了给立陶宛撑腰,拿来反制中国的。结果万万没想到,才1年多过去,中国还没被用上这个法案,反而要被美国用上了。贰如何评价这一轮关税战呢?简单谈几点看法吧。第一,特朗普加关税的理由,就是扯淡,千万不要去辩经。比如,特朗普对中国加关税的借口,是芬太尼问题,说流入美国的芬太尼是中国制造的。说实话,大部分中国人都不知道芬太尼是个啥玩意,它其实是个正常的阿片类药品,类似于吗啡、杜冷丁一类的镇痛药物,完全合法。只不过因为芬太尼合成成本低,效果好,具有极佳的性价比,所以被很多美国瘾君子所喜爱,要么找医生狂开这种处方药,要么在黑市上买墨西哥人用小作坊合成的芬太尼,结果就发生芬太尼滥用问题。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仅占世界人口总数5%的美国人,消费了全球80%的阿片类药物。导致的死亡人数,其中的70%涉及芬太尼。然后呢?美国不思考自己的处方药管理模式,却把中国抓出来当靶子打,理由是,美国那些合成的芬太尼,大都是用中国产原料合成的!这没道理啊!中国生产的都是4-ANPP、NPP之类的普通、合法的化学原料,你美国人买走了拿它去合成芬太尼,关中国什么事?照这个逻辑,美国的枪击案打死了人,而造子弹的铜来自秘鲁,美国要不要制裁秘鲁?美国的汽油烧死了人,而汽油是用沙特原油提炼的,要不要制裁沙特?但是特朗普不管,从上个任期开始,就以芬太尼毒害美国人为借口,要求中国停止生产芬太尼前体,不然就加关税。虽然这完全没道理,但中国为了中美贸易大局,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比如中国对所有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建立了涵盖生产、流通和进出口各个环节的监管体系,而且还在寄递行业施行“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堵住了芬太尼出口渠道。说实话,中国真的做得仁至义尽了。而且美国自己也承认,“自从中国2019年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以来,几乎没有发现从中国进入美国的芬太尼或芬太尼类似物。”可是美国又不愿意放弃芬太尼这个虚假筹码,2023年的时候,愣是把7个中国实体和6名个人给制裁了,理由是他们向墨西哥出售了药片压片机和模具,导致能够用这些设备制造含有芬太尼的药丸!中国连药片压片机和模具都不能出口了?这不是扯淡么?所以,特朗普这次继续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完全就是扯淡的行为,根本站不住脚。说白了,特朗普只是需要一个借口而已,至于这个借口真不真实,能不能站住脚,并不重要。哪怕明天特朗普说你进门左脚先进来,危害了美国国家安全,照样能给你加关税。你去争论你左脚进门是合理的,那你就输了。所以对付特朗普这样的人,永远不要陷入自证陷阱,直接狠狠地怼就行了,软弱只会让特朗普变本加厉。第二,特朗普的关税,也没那么多的下大棋因素,就是俩字,搞钱。关于特朗普加关税的原因,有人说是为了地缘政治施压,有人说是促进制造业回流,但从白宫里吵的那一架来看,特朗普团队也是个草台班子,特朗普的谋略水平也没那么深邃,他加关税其实没想那么多,就是简单粗暴地想搞钱而已。不搞钱不行啊!特朗普上台时面临的,是36.4万亿美元的国债。债务规模越大,利息成本就越高,2024财年,美国财政部净利息支出达到了8820亿美元,占联邦收入的约18%,比军费都要高了!而且,拜登在卸任前,把能对外援助的都援助了,把能花的钱都花了,特朗普接手一看,天都塌了。更要命的是,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未来十年,美国的债务还会再增加25万亿,这意味着大概每4个多月,美债就能暴增1万亿。面对暴雷风险越来越大的美债,前三大美债的海外债主全部都在减持,美债发行越来越困难,特朗普要补窟窿越来越难了。就这样,特朗普还要实施他的大规模企业减税计划,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顿时雪上加霜。你看,马斯克的DOGE裁员大棒都抡得快冒火星子了,但面对巨大的财政窟窿,还是杯水车薪。这个时候,特朗普的政策工具箱里其实已经没什么搞钱的法宝了,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加税了。但是如果你说加25%的消费税,美国人肯定要造反。不过要是换个名字,说对外国商品加25%的关税,听起来就不一样了,以MAGA的认知水平,大部分人是不理解这笔钱要自己出的,所以只会鼓掌拥护,川皇好伟大!而且,特朗普也坚信关税是弥补财政亏空的灵丹妙药,他是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的忠实信徒。1890年,美国总统麦金利出台《麦金利关税法案》,将关税税率平均提高50%,尤其对上等毛织品、棉花、麻布、呢绒、钢铁、玻璃等,规定了特别高的关税。因为那个时期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向英国制造业发起挑战,关税不仅促进了美国制造业发展,而且还为联邦政府带来了滚滚财源。特朗普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经放风说:“在一战前,也即125年前,那时我们没有所得税(收入税),就靠关税来维持政府运营。但是,政府来自关税的钱,多到无法计算,不得不召集最伟大的商人商议怎么花掉这些钱。”显然,特朗普就是要学麦金利。在这次就职演说中,特朗普立下flag,要把“伟大总统威廉·麦金利的名字重新挂在麦金利山上”“它应该在那里,也属于那里。麦金利总统通过关税和才干使我们的国家变得非常富有。”所以,特朗普一会给这个加关税,一会给那个加关税,就算对手都跪了还不放过继续加关税,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地缘博弈的范畴了,就是明火执仗要抢钱补亏空而已。对这样死要钱的特朗普,无论是交涉还是下跪都是没有用的,只有怼到底一条路。第三,光靠“关税互殴”,是打不赢贸易战的。目前,无论加墨还是欧洲,都宣布要对美国进行反制,特别是中国,已经出台了两轮反制措施。但问题在于,特朗普其实并不害怕,或者说,我们都高估了关税反制对美国的影响。你看,加拿大宣布要对一批美国商品加征25%的首批关税,是什么商品类目呢?橙汁、花生酱、葡萄酒和咖啡。这才几个钱?欧盟也没说反制什么美国产品,但从2018年美欧贸易战时欧洲针对“波旁威士忌、摩托车、橙汁、大豆”等产品加征关税来看,大概率还是这些“红州特产”。而墨西哥,只说启动“B计划”反制,但没说到底反制什么。对于这些反制措施,说实话,对特朗普的威胁很小。特朗普很清楚,加拿大、墨西哥没那么多筹码和自己打。加拿大、墨西哥的第一贸易伙伴是美国,加拿大77%以上的出口都流向了美国,墨西哥的情况也差不多,62%的贸易额都是和美国产生的。这样虽然带来巨大顺差,但在打贸易战的时候就吃亏了。美国对加墨的商品加1000亿美元的关税,加墨可以跟着对1000亿美国商品加关税。美国加3000亿美元,加墨也可以勉强跟上。但当特朗普把加关税的范围增加到4000亿美元的时候,加墨就加无可加了,因为加墨进口的美国商品,也就3000亿美元。这样一来,打贸易战必输无疑。有这个底气在,特朗普才能有恃无恐地打贸易战。这种情况,其实中国也存在,202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5246.56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636.24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反制上限就是1636.24亿美元,美国要是再加码,中国就没法跟了。所以我们看到这次中国第二轮反制,也只是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农产品加了关税而已。那这样一来,贸易战是必输无疑吗?未必。中国的反制措施除了关税,还有关键金属出口管制+谷歌反垄断调查+不可靠实体清单的一整套连招。为啥要这么玩?因为中国看穿了特朗普的“逆差伪命题”。你看特朗普一直嚷嚷着中美逆差有3000多亿美元,是中国占了大便宜,美国吃了大亏云云。事实是如此么?并不是。如果单纯从商品来看,中国的确顺差不少。但如果从服务贸易来看,美国是妥妥的顺差国。举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苹果税”,苹果对App Store内发生的数字商品和服务交易所收取的15%~30%佣金,你在苹果一些APP里支付,其中30%是要被苹果拿走的。那这笔钱,严格来说也算是中美贸易。2023年,光苹果税一项,美国就收入了223.4亿美元,但这笔钱是不计入商品贸易之中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中国人用安卓手机,手机生产商要向谷歌交授权费。中国人去电影院看美国电影,电影院要给美国出品方分账。还有中国人去迪士尼乐园、去环球影城,转播NBA比赛,请美国律师和会计师,用美国专利,买美国的GPT会员等等,都是要向美国交钱。这就是服务贸易,看不见却不容忽视的一笔钱。2024年,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已增长至1.9万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而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的重要来源国。所以,当商品贸易反制措施到上限的时候,不妨在服务贸易领域这个美国能轻松赚大钱的领域出招,让美国真正感觉到疼。2月4日,中国宣布,因谷歌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谷歌公司开展立案调查。最近,外媒也报道中国正在考虑对苹果公司的苹果税进行调查。同时,中国商务部将PVH集团、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显然,打了7年的贸易战,中国在对付特朗普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对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了。无论加墨还是欧盟,中国已经给你们打了样了,学着点吧!叁那么,特朗普这次的万税计划,能成功吗?也许单纯从搞钱的角度来看,能成功。毕竟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且还是消费驱动型经济体,在旺盛的消费力驱动下,哪怕这些加关税的成本都要美国人承担,起码在短时间内,搞钱弥补财政亏空的问题是解决了。但问题在于,这样做结果是什么?是自绝于世界。多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而特朗普这么头铁地对全世界开战,这不是与中国脱钩断链,而是与世界脱钩断链。更有意思的是,这还只是个开始。从目前来看,随着特朗普对加墨加关税,北美自贸协定基本上算是废了。对欧盟和中国加关税,WTO基本上算是废了,那明天特朗普要是再发疯,把联合国和北约都退了呢?美国固然优先了,固然“伟大”了,可特朗普想过没有,美国正在亲手拆解自己的霸权基石?当前,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与政治的影响力严重不匹配,中国想在一个既定且运行了几十年的国际秩序中撕开一个口子,何其艰难?而特朗普自绝于国际社会,自己削弱领导优势,不就是给了中国一个巨大的机会么?当前,中国正以“一带一路”,重构国际贸易新版图。RCEP框架下东盟跃升为纺织业第一大出口市场,中欧班列将义乌小商品与欧洲牛奶编织成横贯欧亚的财富链条,跨境电商平台SHEIN更用去中心化的模式,逐渐取代以往的国际贸易秩序。在这场大变革中,如果欧盟还想作为桌上的一员,如果还想避免被美国收割,就只能是与中国加强合作。3月2日,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呼吁修复中欧关系,说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利益”。就连著名的反华派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也在结束不久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表态可以扩大与中国的互利贸易和投资关系。说实话,我们还是喜欢看欧洲人那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当中国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新的贸易秩序之时,不知道特朗普会不会后悔他在2025年初做出的决定。关税战的硝烟终会散去,但历史的天平已在悄然倾斜。当美国用“关税铁幕”将自己锁进孤立主义的囚笼时,中国正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钥,开启着多极世界的新大门。这场21世纪最恢宏的秩序重构中,最大的讽刺或许是:拼命想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人,最终成了埋葬美国伟大的掘墓人。作为最大受益者,我们要说什么呢?感谢特朗普吧,特朗普万税万税万万税!
Advertisements
川普贸易战增添全球海运不确定性 航商议价能力减弱
处理全球80%贸易运输的海运业,现正航行在美国总统川普造成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海面,因为川普不仅与历史上的敌人激起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对邻国和盟邦也是如此。
标普全球(S&P Global)本周在加州长堤举办货柜运输与供应链会议,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这场年度会议也代表了货柜运输合约协商季节的开始。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今年与会的重量级业者包括航运商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运(MSC)、赫伯罗德(Hapag-Lloyd),大客户沃尔玛(Walmart),主要物流公司DHL、DSV等。
保护主义擡头,会导致国际贸易减少,拥有众多货柜船的航商议价能力将因而减弱,一反过去几年来在议价占上风获利因而强劲的态势。
赫伯罗德首席执行官詹森(Rolf Habben Jansen)周一(3日)对记者说,「这个世界已经变得非常难以预测」,「课征更高的关税和附加费用,对全球经济是不好的」。这些情况令产业的成长和消费者承受压力。
根据截至上周四的Drewry世界货柜指数(World Container Index),40呎柜即期运价为2,629美元,这比新冠疫情高峰(2021年9月)时的10,377美元低了75%,也是2024年5月以来最低。
Jefferies分析师团队在最新的报告中写道:「地缘政治变得愈发复杂,可能让运价向上和向下剧烈摆荡,但我们基本上认为整个2025年会是中庸。」
上个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研拟对中国制造的船舶收取入港费,中远海运(COSCO)等中国航商有可能每艘船最高被收100万美元的入港费,非中国籍航商使用中制船舶,最多要付150万美元。虽然对台湾和南韩的海运商有利,但对全球海运仍是个警报,货柜轮业者会有重大冲击。
Breaking
教宗辞世 巴黎圣母院敲钟88下艾菲尔铁塔将熄灯悼念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今天辞世,享寿88岁。消息传出后,法国巴黎圣母院敲响88记钟声向教宗致敬,巴黎的另个知名地标艾菲尔铁塔今晚也将熄灯表示哀悼。
影片来源:youtube/FRANCE24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复活节天气太恶劣 雷暴洪水酿3死 冲击4500多万人
复活节的恶劣天气威胁4500多万全美民众,一连串危险的雷暴持续袭击南部和中西部地区,从德州东部、爱阿华州东南部到伊利诺州的大片地区爆发洪水,有时还出现龙卷风威胁。德州及奥克拉荷马州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大冰雹和龙卷风,造成三人死亡。
综合媒体报导,警方称奥克拉荷马州摩尔市(Moore)19日晚间发生洪水,一名妇女及一名12岁男童因此丧生。两人所在的车辆与另外十几辆车被困在洪水中,接着被冲出道路到桥下。当地电视台的影片显示,一名紧急救援人员从吊带悬挂在湍急的小溪水面上,似乎试图从上面进入车内。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奥州休斯郡(Hughes County)紧急部门称,摩尔市东南方约80哩的斯伯丁(Spaulding)镇亦有一人因风暴死亡。此前还有一场龙卷风袭击该处,国家气象局(NWS)的初步损失调查显示,这场龙卷风至少达到EF1级,风速在每小时86至110哩之间,奥州南部洛夫郡(Love County)的另一场龙卷风也是如此。
20日,阿肯色州及密苏里州部分地区、奥州东部部分地区、德州西南部、中部、北部部分地区都发布了龙卷风警报。风暴预报中心(Storm...
加拿大人正放弃赴美旅行 各行业加速“去美国化”
(加西网综合)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再度执政,加拿大人正以实际行动回应其对加国的贸易攻击和嘲讽性言论——他们正在取消前往美国的旅行计划。
就在长周末的第一天,大温渡轮码头的排队长龙破天荒地排上一号公路,造成前往惠斯勒的海天公路大塞车,相信很多人都放弃南下美国。
周六早上10点30分,和平门南下美国的关口排队时间只用10分钟,相对之前应该罕见。
最新数据显示,越来越多加拿大旅客正在规避美国航线,转而选择国内或国际其他目的地,航空公司也纷纷调整航线布局,以应对这一趋势。
美国航线“遇冷”,航空公司大幅调整
根据BIV的报道,加拿大主要航空公司正在“主动出击”,削减前往美国的航班。例如,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已悄然取消温哥华直飞华盛顿特区的航线,现改为需经多伦多转机的选项。
“我们正在战略性地调整美国市场的运力,特别是一些休闲目的地,比如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和拉斯维加斯。”加拿大航空网络规划高管马克·加拉多(Mark Galardo)表示。
与此同时,Flair航空和西捷航空(WestJet)也在缩减赴美航线。例如,温哥华至棕榈泉、基洛纳至西雅图、卡尔加里至纽约等航线要么被取消,要么变更为季节性运营。
这些运力正被重新配置,加码国内航线和前往墨西哥、加勒比海及欧洲的航班。以Flair航空为例,今年7月其温哥华至多伦多航班数量将增长73%,至24班,而飞往埃德蒙顿的班次也将增加58%。
陆路交通同步下降,加美边境“冷清”
航空数据并非孤例。华盛顿州交通部和BC省交通部联合发布的数据指出,2025年3月,从BC省进入华盛顿州的车辆数量同比下降44%,仅为12.1万辆。与2024年同期的21.6万辆相比大幅下滑。
加拿大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2月,乘飞机从美国返回加拿大的居民人数下降了13.1%,而驾车回国的人数更是减少了23%。
旅游数据机构OAG则表示,4月至7月之间,加拿大前往美国的机票预订量下降了超过70%,显示加拿大人确实在“用脚投票”。
加拿大民族情绪高涨,游客“用行动回应”
“特朗普把加拿大当成‘第51个州’,这种嘲讽加上贸易战,激发了加拿大人的民族情绪。”加拿大目的地公司(Destination Canada)CEO玛莎·瓦尔登(Marsha Walden)表示。
她指出,各省和地方政府也在加倍推广国内旅游资源,试图引导公众“留在本国旅行”。
✈ 呼吁联邦政府改革航空系统:连接全国,而非依赖美国
旅游业倡导者呼吁联邦政府“正视航空系统”,为连接小城市与中心枢纽的无利可图航线提供财政支持。
BC省旅游行业协会首席执行官沃尔特·朱达斯(Walt Judas)表示,加拿大机场租金过高,但收入却未能回流至航空系统建设或增加空中交通管制资源。“国家航空系统亟需联邦进行结构性审查。”
他也提出恢复或扩大城市间巴士服务,填补灰狗加拿大公司(Greyhound Canada)2021年停运后的空白。
BC公交公司发言人杰米·韦斯(Jamie...
能源补助拟叫停 590万家庭恐付不出电费、瓦斯费
川普政府大手笔删减各项福利经费,除了医疗补助、粮食劵等均传出资金均会缩减外,国家能源援助主任协会(National Energy Assistance Directors Association,NEADA)日前提出警告称,联邦卫生部(HHS)拟议的新财年预算案如获得通过,领有低收户能源援助计划(LIHEAP)的590万家庭,将很快面临无暖气或空调可用的困境。
一份近日曝光的卫生部2026财年(联邦政府的财年从10月1日开始至次年9月30日结束)预算提案显示,低收入家庭能源援助计划在新财年的资金分配为零元。这项补助旨在为收入有限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来支付冷暖气等能源帐单。
伊利诺州州长普立兹克办公室去年11月表示,2023年该州有超过33万户家庭,通过LIHEAP获得平均每户724元以上的援助。
「今日美国」率先报导了HHS拟取消LIHEAP以及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启蒙项目」(Head Start Program)。
NEADA运行董事沃尔夫(Mark Wolfe)表示,卫生部部长小甘迺迪(Robert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