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10696 帖子
坎耶与妻子现身洛杉矶,比安卡呆若木鸡让粉丝困惑(图)
img { height: 394.7368421052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33.3333333333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59.4936708860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681.8181818181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33.3333333333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39.43661971831px;width:596px;}当地时间2月23日,美国歌手坎耶·韦斯特和他的妻子比安卡·森索里合体现身在洛杉矶举行的一场现场艺术活动,力破离婚传闻。30岁的比安卡打扮得像个护士,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连衣裙,搭配白色发带和白色高跟鞋,站在一张白色铁床旁。现场还散落着一些奇怪的道具,比如无头雕塑。47岁的坎耶则站在一旁观看,他穿着一件黑色摩托车夹克,搭配黑色休闲裤和施工靴,还不时与友人聊天。据《每日邮报》报道,比安卡在现场表演了一个作品,但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观众因为比安卡“呆若木鸡”的表演而提前离场。据《镜报》报道,比安卡在表演前在床边呆了十几秒钟,直到坎耶让一名保安过来提醒她,她才慢慢进入状态,但之后又在床旁默默站了很长时间。比安卡的举动让粉丝们困惑不已。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比安卡整晚都很低调,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车上,不与其他人说话。而不久前,有报道称,比安卡执意与坎耶离婚,因为“她受够了,”“(他卖的)纳粹T恤是最后一根稻草,她不想和它扯上关系。”但坎耶的发言人否认两人的关系出问题,并回应称,坎耶和比安卡“在洛杉矶,准备一起过情人节。”这位代表在接受《好莱坞报道》采访时还表示,有关坎耶和比安卡私生活的消息只能听他们自己说的,而不是小报上没有来源的传言,并嘲讽道,“这是第五次还是第六次报道他们分开了?”“我忘了。”的确,坎耶和比安卡不会那么轻易分开,毕竟两人自从结婚以来就已经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哪怕坎耶在三年前因反犹言论而差点破产,比安卡也是一直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知情人士就表示,坎耶始终相信比安卡会“回到他身边”,“就像她以前做的那样”。这位消息人士还透露,坎耶和比安卡为了“让他们的婚姻恢复正常”谈了很久,“他们不会放弃对方。”而想必是受到比安卡的影响,坎耶才会在最近突然转变态度,为自己此前的反犹言论辩护。2月19日,这位歌手在社交平台X上忏悔道,“经过深思熟虑,我承认我不是纳粹。”
40岁尹恩惠断崖式衰老,疑似过度医美导致“脸塌了”(图)
img { height: 582.5242718446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705.88235294118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92.156862745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10.8108108108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666.66666666667px;width:600px;}img { height: 869.5652173913px;width:600px;}img { height: 337.07865168539px;width:600px;}img { height:...
2万多名联邦雇员被解聘,马斯克政府效率改革遇挑战(图)
img { height: 400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44.5783132530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37.95620437956px;width:600px;}img { height: 144.5783132530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19.58041958042px;width:600px;}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在联邦工作人员未能回应他的要求时有何法律依据来解雇他们,以及那些不能详细说明机密工作的员工会面临什么后果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结束前,数百万美国联邦机构的员工大多坐立不安,此前的两周时间里,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历了连续两周的大规模解雇。特朗普政府于22日晚间向美国联邦政府雇员发送电子邮件,要求他们在美国东部时间2月24日23时59分前详细说明上周的工作成果。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体网站X上发帖称,如果不回复将被视为辞职。就在马斯克发表这篇帖子的几个小时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网络Truth Social上发帖称,政府效率部应该更积极地缩减和重塑230万联邦劳动力。截至22日晚,美国各联邦机构的员工都收到了电子邮件,包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主题为“你上周做了什么?”电子邮件要求员工用五点要点回复,总结“你上周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并抄送给他们的经理。多位联邦机构员工对《财经》表示,该通知是从人事管理办公室的人力资源地址发出的,这个邮件不仅毁了他们的周末,也打乱了他们24日原本的生活和工作计划,马斯克的威胁带来的除了混乱还是混乱,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应对。24日,马斯克表示,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决定,所有联邦政府雇员将获得另一次机会,若第二次不回复“上周工作内容”的邮件将导致解雇。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在联邦工作人员未能回应他的要求时有何法律依据来解雇他们,以及那些不能详细说明机密工作的员工会面临什么后果。自特朗普政府上任几周以来,政府效率已经解雇了从美国国防部到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美国各政府部门的2万多名联邦雇员,并向另外7.5万名员工提供了买断合同。一方面马斯克激进而疯狂地裁员,另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部门急于重新雇用那些执行关键职能的工人,包括确保国家核武库的安全人员。美国能源部裁撤2000人,包括325名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技术人员。这些岗位需18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才能接替,而短期内人员断层可能导致核设施监管漏洞,直接威胁公共安全。另外,美国急需联邦工作人员抗击日益恶化的禽流感暴发——美国劳工部的报告显示,上个月的鸡蛋价格同比上涨55%。农业部预测,美国今年鸡蛋价格将上涨约两成。微观管理还是逆向淘汰?在美国总统日(President's Day)长周末期间,大批联邦员工遭到开除。马斯克的这波操作引发了广泛不满,被评论称其挑软柿子捏。马斯克的开除对象锁定仍在试用期、受到保障相对较少的新进人员。资历较长但日前转调部门的联邦员工也成为锁定目标。通过特殊计划获得联邦机关聘用,但被列入两年试用期的退伍军人或身心障碍民众也在开除之列。根据联邦人员访问及档案数据,试用期联邦员工以“工作表现不佳”为由遭到解职,但其中许多人员考绩获得佳评,或者才刚抵达工作岗位,还未来得及接受任何考核。专门处理联邦员工诉讼的艾尔登法律集团(Alden Law Group)合伙人艾森曼(Jim Eisenmann)表示,用工作表现不佳的单一理由开除大量人员,这一做法违反公职人员就业保护的联邦法律。在企业管理领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常被视为创新与效率的障碍。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完全照搬了他的企业管理心得——如果不折腾员工,不想办法裁汰冗员,只留下那些最有能力和最勤奋的,就无法实现效率最大化。不过多位研究效率和管理的专家对《财经》表示,马斯克对政府部门的管理已经远远超过了微观管理的范畴,事无巨细,一刀切,完全不了解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区别,没有任何管理章法。马斯克将其企业管理的成功归功于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但政府不是企业。从现实来看,马斯克对联邦政府员工大刀阔斧地裁员导致了“逆向淘汰”,致使政府部门效率不升反降。内政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技术专家因长期不满薪资或晋升体系而选择离职,而“臃肿的管理层”却因职位保护条款得以保留。马斯克的邮件威胁如此糟糕,有人怀疑他是套用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管理哲学,但黄仁勋成功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巨头,靠的是给员工以战略规划的权力,他的邮件制度是直接和员工交流,而不是用邮件威胁和最后通牒。黄仁勋彻底颠覆了所谓战略为企业高层的专属的做法,他强调:“战略不是我说了算,而是员工的行动决定了方向。”为此,他建立了“T5T”邮件制度(Top-5 Things,最重要的五件事),即每位员工定期向团队和管理层汇报“最重要的五件事”。通过这些简短的邮件,他能够直接掌握企业的“脉动”,获取来自一线的真实信息。几十年来,英伟达员工一直保持着发送“T5T”邮件的习惯,其中包括他们正在做什么,想什么,在各自的领域注意到了什么。T5T邮件制度在帮助黄仁勋把握公司动态、实现层级结构扁平化方面功不可没。通过阅读数万名员工发送的 T5T 邮件,黄仁勋能够捕捉到那些高层可能忽视的“微弱信号”。马斯克要求所有联邦雇员提交邮件写明上周完成的五件事,否则将面临解雇。这一要求引发了联邦雇员的困惑和不满。摄/金焱相对比而言,马斯克喊话政府雇员,要么用五个要点交周报,要么卷铺盖走人,显得机械而蛮横。多部门反弹马斯克的最新裁员威胁引发了从联邦雇员到民众的愤怒,一些共和党政府成员也公开挑战马斯克。包括五角大楼在内的一些主要联邦部门已经告诉其员工不要对马斯克的要求做出回应。摄/金焱特朗普任命的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22日告知员工,联邦调查局的全部审核流程由局长办公室负责。国防部23日也在社交媒体发文,要求员工“暂停”回应,理由是“国防部负责评估员工表现,评估将按自定程序进行”。23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告诉其员工,不要立即回应美国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的“列举过去一周完成工作内容”的电子邮件。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员工的电子邮件中写道:“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不正常的、意外的,需要管理层进一步核实。”美国检察官执行办公室向员工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建议他们在核实电子邮件的有效性后再作出回复。美国国防部、国土安全部、教育部和商务部的工作人员,以及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税局的工作人员也被告知,在收到进一步的指导之前,不要做出回应。情报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将被告知不要回应。这是马斯克欲裁减230万联邦文职人员的清洗运动中遇到的第一波内部阻力。另外,代表联邦雇员的工会美国联邦政府雇员联合会...
媒体:打口水仗,上谈判桌 泽连斯基强压怒火去白宫?(图)
img { height: 392.1568627451px;width:600px;}img { height: 441.17647058824px;width:600px;}回归理性沟通,转变殊为不易欧洲首脑云集基辅,集体献花哀悼战争死难者。俄罗斯外交部长在土耳其开出“乌克兰军队投降”等停火条件。英国首相在访问华盛顿前宣布全面升级对俄制裁。美国总统则再次自信地表示,战争可以在“数周内”结束。这一切,都发生在2025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三周年之际。和前两个“周年”不同的是,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通话、美俄开启停火谈判进程,这场导致超1000万人背井离乡的战争,似乎有望在第四年结束。但另一方面,特朗普绕开乌克兰和欧洲盟友,单方面开启和平进程的做法,也遭到了强烈反弹。对战争立场的骤然转变,让美国政府在2月24日迎来了西方盟友的“集体示威”。在联合国大会投票表决一份乌方提出、美方反对的涉战争决议时,虽然美国代表四处游说,但最终,在美国的主要盟友中,只有以色列追随特朗普投下反对票。相较于各方势力在外交舞台上的乱斗,对战争中的平民来说,今年2月24日倒不完全是糟糕的一天。据乌克兰《基辅独立报》消息,俄乌双方在这天达成协议,滞留在库尔斯克州乌军控制区的俄罗斯平民,将通过白俄罗斯回到俄罗斯本土。这意味着,数千人将有机会远离战场。此外,当地时间2月24日夜,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0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有关结束俄乌冲突的决议草案。决议呼吁迅速结束冲突,并敦促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达成持久和平。这是联合国安理会今年通过的第7份决议,也是2022年2月以来,安理会罕见成功通过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决议。2月24日,乌克兰基辅的独立广场,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右八)出席俄乌冲突三周年纪念活动。欧盟委员会主席、加拿大总理、西班牙首相、冰岛首相、丹麦首相等多国领导人或代表参加。打口水仗,上谈判桌2025年2月24日,在七国集团(G7)线上会议期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对上了话。这是美俄外长举行三年来首次线下会晤、开启美俄关系正常化谈判进程以来,泽连斯基和特朗普的第一次对话。泽连斯基将对话结果形容为“非常好”。此前一天,他在基辅出席记者会时表示,他相信特朗普“真的可以帮助结束战争”。特朗普当场并未对和泽连斯基的对话发表评论,但他在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预告,泽连斯基将于“本周或下周”访问华盛顿。看起来,经过最初阶段的相互攻击,美乌领导人都在回归理性沟通。这种转变殊为不易:特朗普是极具个性的领导人,泽连斯基亦被欧洲外交官评价为有“情绪化”的特点,在国际谈判中会专注于“特别反感的单一问题”。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后,特朗普一边绕开泽连斯基及欧洲盟友,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展开直接接触;一边试图压迫泽连斯基吞下价值5000亿美元的自然资源合作协议,以“偿还”拜登政府的对乌援助开支。泽连斯基对此做出了应激反应。据乌克兰官员对媒体披露,除了公开和特朗普互呛外,泽连斯基在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商讨资源合作问题时当场出离愤怒,甚至在会议室中发出“沙哑的叫喊声”。泽连斯基的发怒,迫使贝森特带着那份“原计划在当天就签署”的协议草案铩羽而归。但从特朗普随后的发声看,他要求乌克兰签署该协议的立场并无变化。曾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担任乌克兰问题谈判特使的美国外交官库尔特·沃尔克,建议泽连斯基转变方式。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主任、欧洲安全组织前秘书长格雷明格亦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只有在真正的谈判开始后,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美国的立场。在目前这个阶段,应当对所有发言都保持谨慎和冷静。”美俄谈判的实质性进展,也让泽连斯基不得不转变立场。根据特朗普2月24日透露的信息,就在他和泽连斯基隔空“打口水仗”之际,美俄双方已经私下讨论了由欧洲国家派出维和部队监督停火的方案,与此前俄方一再强调的拒绝立场不同,特朗普称普京“或将接受”这一方案。普京在2月24日也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并未提及“欧洲维和部队”,但证实了特朗普披露的“美俄重大经济交易”谈判进展。普京说,俄罗斯和美国公司正在讨论在乌克兰问题解决框架内进行重大经济项目合作,俄罗斯的稀土金属储量远超乌克兰,愿意与外国伙伴共同开发包括“新控制地区”在内的境内资源。乌克兰的大部分自然资源集中于东部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矿业和工业区,而该地区的大部分目前被俄罗斯占领,乌方预估被占地区资源总价值超过3500亿美元。显然,如果泽连斯基不能尽快与特朗普“和好”,美方可能“另辟蹊径”以夺取乌克兰的稀有资源,乌方将资源开发与安全保障协议挂钩的方案,也将失效。为了让乌克兰尽快坐上谈判桌,泽连斯基一方面缓和与特朗普的关系,一方面也联合西方盟友向美国集体施压。2月24日,从纽约到基辅,从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到七国集团(G7)线上会议,美乌双方首次完全站在两个阵营,展开外交博弈。在G7会议上,双方打了一个“平手”:特朗普显然没有成功让其他G7成员重新接纳俄罗斯成为G8,但本次会议也因为美方的反对,而未能就战争三周年发表联合声明。但在联合国大会的表决投票中,乌克兰成功让美国站到了除匈牙利外的所有欧盟成员国的对立面。《华盛顿邮报》 援引专家评论称,这是自2003年法国等国反对美军入侵伊拉克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在联合国出现的“最大分歧”。2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右)在华盛顿白宫欢迎到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本文图/视觉中国有分析认为,在美俄直接接触之初,欧洲国家仍寄希望于通过与特朗普进行政策和经济交易,换取乌克兰和欧洲主要国家“上谈判桌”。但在遭到美方无视后,欧洲领导人逐渐意识到,他们需要采取更实际的措施,让特朗普意识到和谈需要欧洲的配合。2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西班牙、加拿大、芬兰、丹麦、挪威、冰岛、瑞典、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首脑齐聚基辅。多国领导人在发言中提议,应将2030年1月1日定为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正式日期。换言之,乌克兰可能在欧盟的支持下,在未来4年内快速完成关涉加入欧盟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程序。而这也将为乌克兰加入北约扫清一部分制度上的障碍。正在准备访美而未亲临基辅的英国首相斯塔默,则在2月24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制裁,目标是俄罗斯的“影子舰队”油轮和向俄罗斯提供军事零部件的外国公司,新制裁名单上的企业多达107家。斯塔默还表示,英国准备在2025年向乌克兰提供4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410亿元)的军事援助,创下历年之最。值得注意的是,普京2月24日公开表示,俄罗斯尊重并欢迎欧洲国家参与解决乌克兰问题。俄罗斯常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乌里扬诺夫当天还表示,乌克兰“将在适当的时候被邀请到谈判桌上”。虽然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同日重申了乌克兰投降、非军事化、政权变更、让出五分之一领土等“停火条件”,但一些分析认为,随着欧洲、乌克兰对于美俄单方面谈判表现出“绝不配合”的立场,俄方对于让欧洲、乌克兰直接参与谈判的态度正在软化。“俄方目前提出的,其实是正常在谈判开始时会出现的‘最高要价’。”格雷明格指出。对此,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科尔图诺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俄罗斯始终主张停火谈判最终要有乌克兰参与,俄罗斯同样也希望同欧洲就欧洲整体安全秩序进行磋商。此外,与欧洲的能源合作对俄罗斯依然重要。据欧盟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2月24日发布的最新报告,过去一年,欧盟为俄罗斯化石燃料进口支付了21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665亿元),比当年欧盟向乌克兰提供的经济援助总额还多出31亿欧元。科尔图诺夫预测,俄乌双方的直接接触或许将从更大规模交换俘虏、互相承诺军事降级措施等开始。泽连斯基也在2月24日表示,交换被扣押人员可以成为俄乌恢复互信的第一步,乌克兰愿意在“全部交换”的基础上与俄罗斯交换被扣押人员。不过,在直接的停火谈判真正开始前,俄乌双方仍试图通过改变战场局势获取筹码。俄国防部通报称,俄军伞兵部队在“特别军事行动”三周年来临前,控制了苏贾西北方向的前线据点斯维尔德利科沃村。这意味着,俄军已经全面接近库尔斯克乌军控制的唯一重镇苏贾。此前,俄军810旅已越过库尔斯克,向边境另一侧的乌克兰苏梅地区发动小规模攻击,据乌军称已被击退。但考虑到俄国防部2月24日强调“苏梅地区正在成为军事行动的战场”,俄军似乎希望通过控制苏梅地区部分领土,以避免乌方用库尔斯克占领区交换已“公投”并入俄罗斯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州的一部分。因此,在库尔斯克—苏梅一线,近期一场恶战或难以避免。“欧洲维和部队”有用吗?2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来到白宫,成为特朗普开启第二个任期后首位访美的欧洲主要领导人。共同会见记者时,两人的发言充满张力。马克龙明确表示,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与特朗普意见相左。不过,双方至少达成了一项共识:派遣“欧洲维和部队”。“他们(维和部队)不会出现在前线。他们不会参与任何冲突。他们将在那里确保和平得到尊重。”马克龙说。特朗普表示,他接受这个概念,普京也接受。“欧洲维和部队”的想法最初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在2024年2月战争两周年时提出。当时,舆论普遍认为马克龙是在虚张声势。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 (ECFR) 高级政策研究员乌尔里克·弗兰克指出,马克龙是为了震慑莫斯科“欧洲没有自设红线”。被舆论“揭穿”后,法国政府官员迅速澄清称,这个说法并不包括作战部队,也不会在和平到来前考虑。然而,在2024年12月7日的美法乌峰会之后,马克龙最初“随口一说”的“欧洲维和”设想得到了特朗普的认可,并成为除“加入北约”之外,唯一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值得讨论”的安全保障方案。泽连斯基同时又要求,必须在停火谈判正式开始前基本敲定安全保障问题。一时间,维和部队的具体方案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今,随着各方披露的信息增多,“欧洲维和部队”的面貌已经清晰。首先,如马克龙所强调的,这支部队只会在俄乌完全停火后进场,不会参与目前的战争。爱沙尼亚国防部长佩夫克鲁尔说得更加保守:维和部队最好是在俄乌双方的军事力量撤出接触线之后再驻扎,这意味着接触线上的俄乌军队可能要减少到“几千人”的规模。其次,维和部队只会以“欧洲”的名义驻扎,避免欧盟、北约直接下场。欧洲政策中心高级客座研究员保罗·泰勒指出,在重大事项上采取“成员国协商一致”原则的欧盟和北约,都不可能就维和问题达成共识,讨论只会浪费时间。所以,“欧洲维和部队”在现实中将以英法等国和乌克兰签署单独协议的方式进行。在英法的设想中,北约及驻欧美军也必须为维和部队提供一定的支持。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已经明确排除了美军直接参与维和的可能性,但在2月17日欧洲内部召开的峰会上,有与会人士对媒体透露,欧洲领导人们普遍意识到,如果没有美国参与,欧盟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来保障维和任务落地。一个细节是,德国《明镜周刊》2月21日引用内部文件称,目前北约在东欧前线的部队已经面临燃料供应保障的重大挑战。很难想象在向乌克兰增兵数万之后,欧盟和北约如何保障部队的基本供应。为了解决问题,北约正计划在德国与波兰、捷克之间建设一条军用输油管网,该项目预计耗资210亿欧元,计划在2035年完工。考虑到指挥、补给和支援上的实际限制,虽然泽连斯基最初曾提出“十万大军”的设想,但由马克龙提出,得到特朗普初步认可的部队规模为3万人左右。多数分析认为,越小的数目,实现部署的可能性越高。考虑到马克龙也强调维和部队的陆军部署必须“远离冲突地区”以避免和俄军发生摩擦,这也意味着大规模的陆军并无必要,只会加重乌克兰后方的负担。然而,虽然美俄都表现出接受的意向,但考虑到现有“欧洲维和部队”的规模及非战斗性,乌克兰方面是否愿意接受这支缺乏威慑力的部队,作为安全保障的关键条件?“我认为‘欧洲维和部队’不是安全保障方案之一,而是监督停火的措施之一。”格雷明格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们并不缺乏监督停火的措施,而监督停火与安全保障的区别在于,后者要对另一方具有战略威慑力。”事实上,按照前北约副助理秘书长斯蒂芬妮·巴布斯特的说法,“欧洲维和部队”的任务可能是为乌克兰提供军事训练、维修支持、排雷、网络防御等辅助工作,以在尽可能管控风险的同时,帮助乌克兰军队将目标聚焦在提升战斗力上。各国政府也透露出类似的信息。法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表示,马克龙谈及的“出兵”主要是指军事教官和排雷专家。爱沙尼亚政府官员对《欧洲真理报》表示,该国政府正在讨论向乌克兰西部派遣军队“执行支援任务”的可能性。预计这可能包括在西部后方地带执行非致命性任务,比如保护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前线则参与一些“远程监控”的活动。只有英国政府提出希望这支部队拥有战略威慑能力。因此,英国政府考虑组织多军种的维和力量,包括派遣台风战斗机前往乌克兰执行空中巡逻任务,以形成足够的“战略威慑”。这些飞机将驻扎在乌克兰境外的基地。美联社称,英国首相斯塔默可能还将争取美国驻欧空军也作为后备力量。问题在于,这样的方案,难以获得俄罗斯方面的同意。“坦率说,如果我是乌克兰领导人,我会对(目前的)所有安全保障方案都持怀疑态度。”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杰出研究员、华盛顿凯南研究所创始主任弗雷德里克·斯塔尔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作为美国最资深的俄罗斯问题专家和多届美国总统的苏联/俄罗斯事务顾问,斯塔尔亲身参与了苏联解体后关于乌克兰“去核”的安全保障谈判。他回忆道,这种全球范围的外交对话,谈判的成果“总是非常复杂,缺乏清晰度”,在实践中几乎不会有可操作性。斯塔尔因而认为,相比谋划安全保障方案,进一步投资乌克兰军队或许是欧洲更合理的选择。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原主任丹妮拉·施瓦泽也指出,乌克兰有“久经沙场的军队和创新高效的防务部门”,欧洲国家没必要派遣军队去增加和俄罗斯发生冲突的风险,而是应当加强对自己“前线”成员国的防御力量。据欧盟官员透露,目前欧盟正准备向乌克兰追加提供总额约200亿欧元的军事援助计划,包括防空系统、炮弹、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这几乎包括乌克兰军队维持地面战场的所有关键装备。讨论援助细节的欧盟紧急峰会将于3月6日召开。不过,此前多次“放行”此类援助的匈牙利政府2月24日表示,不会再同意新的军援计划。斯塔尔指出,目前对未来做出判断为时尚早,各方都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以应对特朗普主导下的美俄谈判可能带来的惊喜成功或巨大失败。对欧洲来说,任何“将本国公民置于危险之中”的选项都是最后的方案。
Advertisements
列治文山男子涉用电子邮件“套换”现金 达数万元:已两人举报
近日,列治文山一名男子因涉嫌犯有电子邮件诈骗罪被警方逮捕。调查人员认为可能还有其他受害者。
图源:约克区警方
据约克区警方在周二发布的通报,2025年1月29日(周三)时,警方接到两名受害者的报告,于是展开调查。受害人均表示,他们收到了未经请求的电子邮件,声称他们欠一些企业钱。
通过这些电子邮件,嫌疑人能够访问受害者的计算机,并让受害人的银行账户看起来好像被意外地记入了45,000加元。随后,嫌疑人会告诉受害者,他们需要以现金方式偿还这笔钱,才能避免被征税。
嫌犯接着会前往受害者的住所领取这些现金。
2025年2月20日,调查人员逮捕了一名与这些事件有关的嫌疑人。
这名来自列治文山的31岁男子Xiao SU被控两项欺诈超过5000元、持有犯罪所得超过5000元罪名。
图源:约克区警方
警方还在列治文山的一处住宅执行了搜查令,并搜出了大笔现金。
警方公布了嫌疑人独特服装的图像,因为调查人员认为,嫌疑人还应对尚未报告的其他欺诈行为负责。任何认为自己可能是受害者的人都应与警方联系。
调查仍在进行中。
有线索者可致电1-866-876-5423,ext. 6612或1-800-222-8477报案。
Breaking
方济各出身阿根廷 任教宗后出访65国却从未回家乡
路透报导,21日过世的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是1300年来第一位非欧洲籍教宗,他的家乡在阿根廷,当上教宗后访问了65个国家地区,却从未回到阿根廷。
-方济各本名伯格里奥(Jorge Mario Bergoglio),1936年12月17日出生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意大利移民的后裔。1969年晋铎成为耶稣会神父,从1973年至1979年担任阿根廷耶稣会领袖。于1992年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辅理主教,并于1998年晋升为该市总主教。2001年由时任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任命为枢机主教。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教宗方济各逝世 台湾区主教团:将办追思礼仪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逝世。天主教台北总教区表示,目前因为消息才刚传出,因此会先与主教们、教廷驻华大使馆进一步讨论后续事宜;未来也一定会为教宗举办追思礼仪。
梵蒂冈今天发表影片声明指出,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已经过世,享寿88岁。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新教宗 温和派帕罗林枢机呼声高
教宗方济各辞世,此前即多次传出病危,引发外界猜测其继任者,已有数字枢机主教(即红衣主教)被视为热门人选。
外媒报导称,70岁的帕罗林枢机最被看好。他自2013年起担任梵蒂冈国务卿,在枢机主教团中的地位崇高。其立场倾向并不偏左或右,咸被认为是教廷内理智的温和派人物。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 || {} admarutag.cmd =...
教宗方济各亲民改革赢人气 亲中路线褒贬两极
梵蒂冈今天发表影片声明指出,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辞世,享寿88岁。首位出身拉美的教宗方济各,2013年以黑马之姿上任,他积极提升天主教女性地位,对同性恋持较宽容立场,关怀贫苦移民、反战、热衷环保、作风亲民,使他成为继若望保禄二世后,另一位高人气教宗。
不过,相较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高揭反共大旗,方济各常被视为近代最「亲中」的教宗。他的理念接近政治光谱左派,他隶属的耶稣会,在明朝曾派遣传教士利玛窦敲开中国福传大门,方济各承袭此一传统,从不讳言自己怀抱「中国梦」,渴望访问中国。
var admarutag = admaru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