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列腺癌有「熟男隐形杀手」之称,包含台湾艺人余天、知名作家李家同、李敖,及台湾前卫生署长杨志良等都曾罹癌。医师指出,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多在排尿异常、夜间频尿或背部疼痛时才就医,导致三成患者确诊时已为第四期,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病史、肥胖与饮食习惯,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筛检,有家族史则提前至45岁。
台湾泌尿科医学会理事长查岱龙指出,前列腺癌个案年龄中位数为72岁,死亡率在过去10年间增加 44%,已成为台湾癌症死亡率第五名,最新癌症登记报告更指出,前列腺癌已成男性癌症发生率第三名,2022年确诊个案数达9062例,年增长率高达21%,为所有癌症之冠。
查岱龙说,前列腺癌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病史、肥胖与饮食习惯,男性50岁后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会大幅提升,研究也发现,家族中有父亲或兄弟曾罹患前列腺癌,个人罹癌风险将提高3.9倍。
早期前列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查岱龙指出,患者多半在出现排尿异常、夜间频尿或背部疼痛时才就医,因此有约33%患者,在确诊时是已经出现远程转移的第4期。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面,台湾泌尿科医学会泌尿肿瘤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俊德表示,早期前列腺癌治疗以积极监测、手术还有放射线治疗为主,若病程进展至末期就会需要全身性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荷尔蒙疗法为主,但多数患者在治疗的二至三年会产生去势抗性,约六成CRPC患者则会在治疗三年内进展成转移性去势抗性前列腺癌(mCRPC)。
吴俊德说,过去mCRPC患者只能寻求第二线的标靶、化学、免疫治疗,不过近年新型抑制剂问世,搭配新一代荷尔蒙疗法作为第一线治疗,最新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提升mCRPC患者整体存活期近九个月,延长病患生命。
查岱龙提醒,迈入超高龄社会,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生率恐持续升高。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至少检验一次摄护腺特异抗原(PSA)检测,若有家族病史,则应从45岁起定期筛检,以及早评估罹病风险,目前NGS基因检测中针对前列腺病患可能发生的BRCA1/2变异,已部分纳入健保给付,辅助医师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