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连日大医院急诊塞车引发讨论,被认为和地区医院给付不足关床有关,重症患者到急诊就医却无法住院,最终只能上转医学中心,台湾社区医院协会理事长朱益宏认为应无直接关系,虽有些地区医院加护病房处理能力没那么好,但这一波并没有关得特别厉害;相反地,地区医院不容易满床,可能和民众长期因「医师好、设备强」的迷思,未落实医疗分级、习惯涌向全科型的医学中心和区域医院。
针对目前地区医院的关床状况,朱益宏说,目前收到的消息其实还好,部分医院的确关床,但这一波好像没有关得特别厉害,卫福部中央健保署也统计从地区医院上转比率,「有些疾病确实地区医院比较没有能力处理」,不过这也因各医院而异,包含专科数量、主治医师的处理能力等,并未观察到大量上转的情形。
朱益宏表示,很多地区医院其实没有待床,平均整体占床率五成左右,有些多一点会有七、八成,待床的可能就三、五床,不过患者隔天出院后就可以得到解决,大部分因为没有满床,到急诊就医后需要住院,立刻就能住院处理,地区医院在这一波,整体壅塞状况没有这么严重。
朱益宏指出,地区医院必较不容易满床的原因,可能是长期未重视分级医疗的结果,大医院因为大小病都能看,对民众来说,会觉得大医院仪器、设备比较好,「当然这不容否认,但后来导致医院变成武器竞赛」,媒体常报导某家医院买了什么新设备,这样的设备仪器竞赛,地区医院当然没办法比,但地区医院对于基本的检验、放射等一般检查或治疗其实都没问题。
因为分级医疗没有落实,朱益宏说,很多大型医院通过行销宣传,仪器设备、成功案例等,因为民众不了解,就觉得大医院比较好,「但这是一个迷思,地区医院很多医师,都是医学中心出来的主任,大医院可能是第三年、五年的年轻主治医师」,长期没有落实分级医疗,导致民众大幅涌向大医院,加上护理离职潮、媒体报导等,当然就会觉得这一波好像比较严重一点。
朱益宏指出,部分地区医院的加护病房处理能力较差,例如开颅、开脑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接受加护病房照顾,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地区医院就无法处理,但也有些本身具备中度急救责任能力的院所可以收治,例如他所在的中山医院,本身处理脊椎和妇产科手术就都没问题,其余如开胸、心脏手术也是类似道理。
「很多医院不是全科型的,可能专精特定科别」,地区医院受限经营型态,不像区域医院和医学中心,内外妇儿全科都有,朱益宏举例,如台北邮政医院的强项是骨科,高雄也有多家地区医院擅长骨科;台中茂盛医院以妇产科为主,送一个神经外科的病人过去,当然没办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