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世三姊妹」音乐剧中的主角大姊宋国珍,在戏中握有三张符……
「劝世三姊妹」串起一家人横跨在阴阳两界中的遗憾与两代之爱……
曼哈顿外百老汇的Theatre Row,仅有105个座位的小剧场座无虚席。熟悉的乡音在空气中流转,久居纽约的游子,从维吉尼亚州、芝加哥远道而来的台湾乡亲,甚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观众,都在此起彼落的笑声与抽泣中,共同见证这场台美携手打造的创举。
台原创音乐剧 进军美国
来自台湾跃演剧团的「劝世三姊妹」,成为首部进军外百老汇的台湾原创音乐剧。剧情讲述云林虎尾宋家三姊妹(弟),本为拿回老家地契返乡,却在长辈弥留之际阴错阳差卷入遗嘱之乱,须学习父母留下的牵亡团歌阵,才能独拿巨额家产。三姊弟彼此相爱相杀的纠葛、大家族间不为人知的往事,以及父母缺席所埋下的怨恨,都在这次返家的旅程中一一梳理、逐步和解。

「牵亡歌阵」为普遍流行于浊水溪以南的传统文化,通过歌舞牵引亡者至西方极乐世界。
「劝世三姊妹」以此为索,不仅串起宋家人横跨阴阳两界的遗憾与爱,也将表演者与观众的情感紧密相系,搭起台湾与美国的桥梁。
观众笑泪交织 埋下种子
这次决定前来美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结果。剧团与长期将百老汇音乐剧引进大中华市场的制作人丁垦(Ken Dingledine)有过一面之缘,然而对方却从未想过将台湾作品带进美国的可能性。直到2024年高雄Live Warehouse演唱会,在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与团队的主动邀请,丁垦亲自前往观赏这部作品。
他回忆说,自己在完全不了解背景、听不懂台语的情况下误打误撞地进入剧场,却被演员的肢体语言、观众笑泪交织的反应深深打动,也因此埋下了进军纽约的第一颗种子。将在地文化结合百老汇音乐剧风格,是跃演的金字招牌。但这次跨海登台,团队不得不在剧情完整度与商业化之间做出抉择——原本长达190分钟的剧情,被浓缩至110分钟,服装与音乐也相应调整。

浓缩剧情 呈现作品内核
制作人林易衡表示,删减的过程是创作者最大的挣扎。三小时的版本,能够细腻铺陈牵亡文化与家族纠葛,让观众逐步沉浸其中,甚至在舞台上照见自己的影子,虽纽约版本得以保留全曲目,如今剧情却不得不将情感收束得更为精练。
剧团导演曾慧诚则表示,在时间受限的条件下,最重要的是「把故事讲清楚」。歌词的韵脚、文化背景的细节,仍需要长时间打磨,甚至需要熟悉双语的创作者参与,才能让宋家的故事走得更远。
然而,删减的过程也让团队更加客观地审视作品的内核,找出最能够跨越语言与文化隔阂的故事线。
文化转译 成为最大挑战
另一位百老汇资深制作人达威尔(Barbara Darwell)最初认为,为顾及商业市场,应削弱「牵亡」文化的比重,聚焦在爱、死亡与家庭等较为普世的主题。但让团队意想不到的是,在第一场演出坚持保留牵亡歌阵后,她却深受感动,反倒建议团队保留其原汁原味,让团队备受鼓舞,也证明即使语言不同,人们仍能对宋家人的故事产生共鸣。
即便如此,文化转译仍是最大的挑战。即使身处世界之都纽约,要让海外观众理解台湾的传统习俗「牵亡」,感受那些埋藏在语言之中的微妙情感,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例如,长姊宋国珍因对父亲的怨恨,整出戏从未唤他一声「爸爸」,直到最后送别时才终于松口。
这份情感的转折,在字幕中只能简单译为「Dad」,否则过多的解释,反而会让外国观众难以消化。
曾慧诚与林易衡坦言,文化背景不同,团队无法预测海外观众的反应,「但也正因为未知,所以我们才要来这里试试看」。
说书人薛定洲 翻译细节
为了让非华语观众更顺利进入故事,剧组邀请曾在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登台的台湾演员薛定洲(Albert Hsueh)担任旁白,通过他的英语解说与字幕,帮助观众理解台语与中文难以翻译的细节。
但是,薛定洲的角色不仅止于旁白,他更充分发挥外语实力与生动演技,化身为阴间使者,牵起阴阳两界与观众之间的桥梁,甚至在已经熟背剧本的状况下,仅用一天时间,便迅速吸收临时修改的最终版本。
实验音乐会 海外试水温
这次演出的定位,被定义为「音乐会」(Presentation)而非正式海外巡演,除了代表这次演出本质为一场「实验」,也让观众明白这并非最完整的呈现。此外,外百老汇规模较小、交互性更强的特性,也让团队能够近距离观察观众的反应,直接收获最真实的回馈。
「创作重视的是过程,因为结果是未知的」,曾慧诚说。来到纽约,团队的最大动机并非售票回本,而是试水温—看看外国观众如何看待台湾本土的故事,而非一蹴可几地让这部作品登上外百老汇的长期展演。「跃演」首席执行官侯淙仁亦感叹,这次能够来美国完成这场实验,有赖于台湾文化部与G2C+联盟等企业资金大力支持,毕竟这场非售票、不以巡演为目标的演出,本就无法以商业回收为前提,更遑论背后高昂的成本。
缺乏资源 开疆扩土不易
在台湾,音乐剧产业仍在萌芽阶段,文化沃土深厚,却缺乏足够的资源,使得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然而,台方制作人林易衡坚信,台湾创作者的软实力不逊于国际,且台湾剧场人员的效率是举世闻名,他仍为「劝世三姊妹」的故事感到骄傲。但这一年来,他频繁来纽约观赏音乐剧,发现「持久性」、「规模化」,以及愿意花时间「培育」故事的制作思维,或许才是台湾音乐剧产业值得借镜的方向。
作为探路者,跃演剧团凭借「劝世三姊妹」中大姊宋国珍烧出的三张符,一砖一瓦地构筑了台湾音乐剧输出至美国的桥梁。第一张符,是识得这部作品价值的伯乐;第二张符,是政府与企业投注的资金;而第三张符,则是一个团队对于故事深沉且热烈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