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师大跨国团队研究发现,单次运动就能促进大脑认知功能,且对各年龄层都有助益,以多模式的混合运动型态、运动时间持续20分钟以上效益较大。
台师大体育与运动科学系特聘教授张育恺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特聘教授Jennifer Etnier(珍妮弗.埃特尼尔)的研究团队合作,解析单次健身运动对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期刊「心理学公报」。
张育恺表示,大脑的认知功能除了影响学习与学业成就、工作表现与生产力,同时也有助于预防或延缓认知的退化,规律的健身运动有助于降低高血压、中风等疾病风险,也能促进大脑健康。
过去许多运动指引建议,每周运动应达150分钟以上。张育恺提到,没有时间常是大家从事规律运动的阻力,因此团队尝试研究更短的运动型态是否有效益,经汇整30篇统合分析、涵盖383篇独立研究,纳入逾1.8万名参与者进行研究后发现,单次运动就有助于促进大脑认知功能。
张育恺指出,研究发现运动时会发现心跳增加,即使是单次性运动,也能促进大脑前额叶的活化,并增加神经元之间的链接和强化,因而能促进大脑认知功能,以注意力、运行功能等效益最大,而运动后产生的效益则大于运动中。
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单次运动对各年龄层的大脑认知功能都有助益,包含学龄前幼儿或高龄者,其中以小于18岁的族群效益最大;另外,不管是参与者是健康的认知状态,或是临床诊断有ADHA(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者都有助益。
至於单次运动要如何做效益最大,张育恺表示,运动型态以混合运动或中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效益较大,高於单纯的有氧健身或阻力健身,至于运动强度则以中等至高等强度效益较大,运动时间以持续20分钟以上较大。
张育恺建议,运动要循序渐进,民众可依自身体能和兴趣去设计20分钟的运动型态,例如采多模式的混合运动以达到较大效益,也能单纯只做有氧,只要每分钟心跳达到120至130下或是测量脉搏10秒钟达到20至25下,就是达到中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