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时记者/Renée Reizman,编译/胡立宗
从2000年代中开始,大洛杉矶街头就愈来愈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保险杆贴纸,经典哏包括:「继续叭,我正在听小红莓1993年的经典」(Keep honking…),「叭叭叭,如果你喜欢关系美学」(Honk if you love…),「我更希望不必上班」(I’d rather be…),或「我旁边坐的是你爸」(My other ride is…)。
从堪萨斯来的策展人沃卡罗(Jeanne Vaccaro)一直都想有很厉害的保险杆贴纸(bumper sticker),所以长年收集艺术家、音乐家与书店的贴纸,但是她始终不敢粘贴去,因为怕弄坏烤漆。住在Echo Park的她说,跟刺青的道理一样,妈妈总是会念叨,「不要,因-为-妳-的-车(皮肤)-会-坏-掉」。
一旦卸下心防 就欲罢不能
但是当她发现新买的车有道刮痕时,她毅然决然地粘贴了一张贴纸,写着「我的犹太女孩成人礼,要自由的巴勒斯坦」,并且以颜色强化政治立场。沃卡罗一卸下心防,车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其他同伴。
先是「叭叭叭,如果你喜欢关系美学」,然后是「我更想喊给恩雅听」,恩雅(Enya)为女歌手。接着是,「(比起被剥削,)我更想保留我的劳动力」。最后共24枚贴纸,多到保险杆贴不完、绕到车侧去。
她到洛杉矶来是为了筹备特展「Scientia Sexualis」(性的科学化),为此她向堪萨斯大学请了学术休假。出人意料的是,经常出入「洛杉矶当代艺术学院」(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让她,严格来说是她的车,成为艺术区的热门焦点。
沃卡罗说,「一堆人上传我的照片到Instagram」,「朋友看车便知道是我,爆红的感觉真奇妙」。虽然她的贴纸偏政治,但她觉得应该不会冒犯别人,至少在开到洛杉矶的路上没有碰到路怒或谩骂。因为她开过很多次长途,所以现在的兴趣是从后照镜看后面的车,如果对方会心一笑,她会很开心地觉得爱车带给世界一丝喜悦。
保险杆贴纸的历史与演变
沃卡罗说,到了洛杉矶才发现,几乎没有车是没有保险杆贴纸的,「至少在Echo Park啦」,她就看过,「继续叭,我正在听小红莓1993年的经典」,小红莓(Cranberries)为一乐团。
事实上,有现代汽车开始就有保险杆贴纸。这要归功于吉尔(Forest P. Gill)在1946年的创意,结合了世界大战时发明的贴纸与萤光漆。他的产品一推出就大受政治团体欢迎,1952年艾森豪竞选总统时,一堆车贴了「I Luke Ike」,Ike是艾森豪的暱称。
贴纸一路畅销,吉尔的公司在过去80年的年营收数以百万计。一部分用来传达政治理念,一部分则宣扬嬉皮文化,另一部分用于支持退伍军人。到了1991年,联邦最高法院裁定,保险杆贴纸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贴纸摇身一变成为言论自由的民意论坛。
最近几年,保险杆贴纸用色越来越大胆,订做的贴纸越来越多。在洛杉矶这样的汽车之都,贴纸已经成为汽车文化的一部分,5至10美元就能宣扬理念,不过更多人乐于自嘲,「要其他人别累死自家的狗」,或是「叭叭,如果你也是呆头鹅」。
Yacht双人组的伊凡斯(Claire Evans)描述,以前的贴纸多半讲的是普世价值,类似「爱与和平」,现在的贴纸则像是个别音乐、艺人或网络次文化的身分证。在不当艺术家、作曲家与歌手的时候,她还是洛杉矶保险杆贴纸的纪录家,好奇之下她还做了手机外壳版本的小保险杆贴。
最高招 人人都能找到共鸣
经典用语「Keep honking…」等,在一开头就提到过,虽然方便所有人套用,但是保险杆贴纸「创作者」(creator)坚持持续进步,伊凡斯就说,她想让她的贴纸暧昧不明到,任何人都能从中取乐。
2020年创造出新经典的德朗屈(Christopher DeLoach)大概是现在「艰涩派」的创始人。他在Echo Park工作室接受访问时说,最早是公司Texino要他推出一款可以搭配高科技车款的小物,因为受到朋友的启发,他最后锁定了以柯川(John Coltrane)为主题的保险杆贴纸。
从收到的回应中,德朗屈认定「没有人能够了解贴纸的意涵」,最后决定自己在Instagram上用「@thatscoolthankyou」的帐号卖,最初的柯川款大概卖出3000枚,其他数千枚则当赠品。之后陆续推出120多款贴纸,不乏给粉丝专用的贴纸,如泰勒丝(Taylor Swift)或瞪鞋摇滚先驱Cocteau Twins。
他的风格虽然幽默,但自己的解读却偏暗黑:沉重的事实是,现下的美国是史上强迫灌输(propagandize)最严重的文明,不管何处都是品牌与广告,第二、第三手传播左右了人们的意志。因此后续的款式不乏嘲讽宗教观念或阴谋论的。
自己做保险杆贴纸更酷
市面上的保险杆贴纸五花八门,看起来好像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贴纸。但就像住在圣伯纳汀诺县莱特伍德(Wrightwood)的工程师Catalina Elias一样,找不到就自己做,她喜欢柔音号乐手Chuck Mangione,最后用Canva做了专用贴纸,「放胆继续叭,我在听Chuck Mangione 1977年的经典Feels So Good」。
心理治疗师Jack Lam也是其中之一,他一开始的贴纸是「叭我吧,如果你也是呆头鹅的话」,因为朋友喜欢水禽所以做了大方送。之后碰到耶诞节,换成他送各个朋友,每一张都是符合对方个性的,「感觉很有趣、很好玩」,朋友圈每人一张,也是一种美。
城市中的人都好像被车子孤立起来,但乐手伊凡斯说,观察别人的贴纸可以提醒自己还有共享的人性,「某些时候,特别针对某一领域的保险杆贴纸,有时可以在路上结缘,与其他人产生共鸣」。
小启:洛时精选为世界日报与洛杉矶时报经过正式协议的互惠专版,每周四刊出。
(原文来自洛杉矶时报,撰稿记者为Renée Reizman,摄影者为Chiara Alexa。原文链接:
L.A.’s gone all in on hyper-specific bumper stickers — the weirder the better
https://www.latimes.com/lifestyle/story/2025-02-17/bumper-stickers-niche-novelty-los-ange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