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报告表示,随着关税冲击、房地产走弱以及持续的低物价,中国经济增速可能将从第二季开始再度走弱,名目国内生产毛额(GDP)成长率可能下滑至4%以下。
香港经济日报近日报导,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报告指出,中国政府相关政策依然温和且仍以供给侧为主,刚刚落幕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宣布了人民币2兆元的财政扩张,但其中仅约1/4与消费相关,同时政府更加注重科创支持举措,政策层面可说是「温刺激、重科创」。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他认为,虽然关税将抑制出口,加剧产能过剩压力,但经历了过去数年的供应链重塑,得益于新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市场,中国目前可以更好地因应贸易摩擦。
不过,邢自强也指出,关税比预想中来得快,而且中美重回类似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门槛变得更高,关税升级风险值得关注,其中有两个关键时间点,一是4月1日华盛顿将公布基于「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的调查结果;二是4月5日,也就是TikTok禁令延期后的最终生效日。
此外,美国对全球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的风险也在上升,这可能会通过全球贸易、企业信心以及资本开支等管道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
报告并指出,全球仍处于人工智能技术扩散的早期阶段。2025年是AI应用之年,依靠成本效益优势,中国将推动AI技术大众化,但是科创难以只身肩负引领经济实现再通膨的重任。
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再通膨的新三大工程:助力房地产去库存、进行社会福利改革及发放生育补贴。其中在房地产方面,城中村改造为房地产去库存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相比一二线城市,低线城市库存较高,之后仍将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
邢自强认为,中国房地产业今年将继续探底,房地产「量」的调整已基本完成,但「价」的调整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