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MIT教授黄亚生:中国经济出现困难 重点不在继续创新

    论者称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外卖等服务无微不至,研究中国经济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认为,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图为3月的北京降雪,外卖员冒雪配送。(中新社)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史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近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严重的困难,显然不是因为没有继续创新,而是没有创造全体社会的收入增长、增加消费。

    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的黄亚生接受星媒《联合早报》访问表示,中国经济整体现在出现严重困难,比如消费不足和就业困难;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中国全要素生产力出现相当程度的下滑。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黄亚生指,中国的电动车、高铁等产品在规模生产、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确实非常杰出,但也看到其经济整体出现严重困难,比如消费不足和就业困难。他称,虽然经济增长要靠技术推动,但总体上经济增长要靠全体社会的收入增长、增加消费,「中国经济在这一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不成功的。」

    至于中国产品「价廉物美」,外卖等服务无微不至,他认为这是优势也是劣势,因为背后是快递员极大的付出,他指如果经济体制若仅是强调低成本而没有增加收入,「绝对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如果有人说中国有低成本的优势,那中国也就有低收入的劣势。」

    他提到,中国低成本现象也从制度、结构造成,如农村土地廉价转化为工业用地;有调查数据表明,其地方政府征地成本,可能是卖地收入的1到10%左右,巨大价差成了地方政府的的财政收入;但农民人均年收入仅300多元人民币,也不享有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导致中国农民群体难以成为有消费力的群体。

    黄亚生指,他不认同美国对中国的定性与打压,也不认为中国有意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他也不主张中国发生激烈的政治变革,马上成为像台湾、南韩一样的民主体制,但他相信,中国完全可以成为「温和、理智、务实的一党制度」。

    黄亚生认为,政治改革可以循序渐进,甚至较慢,他担忧的是其在政治、经济上全面地走回头路,「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虽担忧中国「走回头路」,但他认为依然有乐观的理由,他认为中国毕竟不是北韩,「中国人已经知道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是什么样子。」

    他认为中国应抓住契机,改善与西方关系,像美国总统川普上台,是让美国改变对华政策的契机,毕竟是新政府上台。他向中国喊话称,如果停止支持俄罗斯,基本上就改变欧洲对其看法;至于东南亚,「你可以说水域岛礁都是你的,但不要去拿水枪喷人家。东南亚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倾向于中国的,不愿意跟中国作对,但你得给他个台阶下。」

    他指,中国提振内部消费是漫长的过程,外部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而非市场,如果改善与西方、美国的关系,中国经济的现状可以缓解,至少不会更糟。

    他也提醒,如果算人均GDP,中国是美国的大约15%;算人均居民家庭收入,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8%,「这种情形下中国如果挑战美国,靠什么?为什么?」,他对比,原始的民族主义者非常会做乘法,人口乘以人均GDP得出一个很大的数;「理智的民族主义者在考虑中国的发展时是做除法。民族主义本身没有错,但是应该考虑的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