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遇到真人太开心」 大学生150个打工面试几乎都遇到AI

    AI盛行后,求职者愈来愈没机会遇到真人,已不少企业都是通过机器人面试。(美联社)

    华盛顿邮报27日报导,人工智能(AI)工具普遍使用以及对ChatGPT等聊天机器人过度依赖,使得求职过程变得愈来愈不真实 。贝瑟尔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Bothell)大三学生魏斯特(Jaye West)过去几个月总共申请150个打工机会,面试过程几乎清一色遇到AI,好不容易才碰到一个愿意通话30分钟的真人。

    劳动律师罗恩(Melanie Ronen)指出,科技演进衍生的法律问题恐怕是以往民众不曾想过的,例如算法造成歧视。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21岁的魏斯特寻找速食连锁店麦当劳、配送服务Gopuff的工作时,是通过聊天机器人完成申请表格填写,机场安检包商公司Clear的面试通过机器人进行,让他觉得「非常诡异」。连锁墨西哥快餐店Chipotle通过机器人发通知,指示魏斯特一周半之后参加面试,但按时抵达西雅图分店却发现经理不在,店里没人知道他要来面试。

    魏斯特说,感觉好像所有公司都没有认真看待招聘,递交申请数据时慢慢出现「没人会看」的心态,直到本周终于遇到一家华州码头公司招揽季节工的经理,不但花30分钟在电话里进行面试,还提到所有履历表都亲自查看。获得码头公司打工工作的魏斯特表示:「遇到真人真是太开心了。」

    AI工具在求职、征才过程日渐普及,但劳资双方的不信任感却愈来愈强。某些求职者利用软件自动生成申请文档,通过AI让内容优化,短短几分钟就能申请数百个职缺。人事主管与招聘经理则在同一时间设法在大量机器人生成、造假、深伪(deepfake)等作品当中,过滤出真正符合资格的求职者,因为某些求职信出自AI之笔,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一路吹嘘,甚至隐瞒真实身分。

    网络安全新创公司Vidoc Security Lab首席技术官莫克萨罗(Dawid Moczadlo)以自家公司作法为例指出,招聘过程若要做到「防范人工智能」(AI-proof),可以在初期阶段就对求职者询问较多个人问题,最后关卡的面试则要当面完成,包括不惜花费数百元旅费以及一日工资,让求职者前来接受面试。他表示,涉及程序编码、解决问题等技术层面的面试,目前仍在寻找如何确保求职者没有大量使用Claude以及ChatGPT等AI工具。

    他说,员工工作时可以使用AI,「但我们想知道的是,在没有AI辅助的情况下,他们到底有多优秀」。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