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SU7电动车3月29日晚间在安徽的高速路段碰撞后车辆爆燃,事故酿3死,引发关注。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回应,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回避,将继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处理进展。然而中媒引述遇难者家属指出,目前小米给出的声明,依旧无法解释车门为何无法打开、车辆和水泥护栏相撞后因为什么原因燃爆、智能驾驶切换时间为何只有2秒等问题,希望即早厘清事情真相。
澎湃新闻2日报导,智驾系统的回应时间是此次事故中受关注焦点之一。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表示,「何时发现风险,何时就发出报警提示,是智驾系统在全行业通用的标准。」根据小米公布的摘要资讯显示,从「NOA发出风险提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到『车辆与水泥护栏发生碰撞』,仅2到3秒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用户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行应对。」
朱西产认为,遇难者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可能不完全正确,根据现有资讯显示,当时遇难者采取紧急取消智驾、急打方向盘等操作,但是制动踏板的踩踏量仅有30%左右,没有完全刹车,因此减速不充分,以接近每小时100公里的惊人速度撞上护栏,造成悲剧发生。
另一内核焦点是小米汽车的剧烈燃烧。朱西产指出,目前全球的电动汽车都还是液态电解液的锂电池,阴极和阳极之间必须依靠隔膜隔开,否则就会发生短路,被挤压、穿刺的时候隔膜破裂,内短路瞬间就会着火。
朱西产坦言,这是目前为止所有的锂电池都存在的问题,更何况是用接近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侧面撞在柱子上,其他品牌的车辆遇到这种情况也无法幸免。
据公开数据显示,小米SU7标准版配备的是73.6kWh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自2024年6月起采用双供应商体系,由比亚迪、宁德时代分别供货。
此次事故的另一焦点为,撞车后车门是否自动锁死、外部能否打开?朱西产分析,在一般情况下,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导致气囊点火,安全气囊控制单元(SRS ECU)会在气囊点火指令的同时发送解锁指令,通过CAN总线把解锁指令发送给车门控制单元。此时若12V低压电路保持正常,车门锁会在碰撞后约500到600毫秒后完成解锁操作。
朱西产认为,解锁失败可能有2种原因:第一是在刮底碰撞或非结构性碰撞中,若气囊未点火,安全气囊控制单元没有生成解锁指令,导致车门保持锁定状态;第二种原因是电路中断。在正面碰撞事故中,12V蓄电池位于发动机舱,当发生严重碰撞后70到80毫秒内,可能发生电瓶线路断裂,此时即使气囊点火并发送解锁指令,但车门锁因失去供电,也无法运行解锁动作。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刘怡(化名)指出,新能源车车门无法解锁造成的后果,往往比燃油车更为严重。由于燃油车起火风险较低且火势蔓延速度较慢,乘客通常具备足够逃生时间。而新能源汽车在碰撞后,动力电池可能因碰撞引发热失控,导致车辆迅速起火甚至爆炸,且扑救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