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入境美国查手机交不交 专家教战这么做

    近期旅客入境美国手机被查的案例据报有上升趋势。(记者赵健/摄影)

    近期旅客入境美国手机被查的案例有上升趋势,令不少华人移民忧心。按照美国海关暨边境保护局(CBP)规定,所有入境或离境旅客都必须接受检查,可能包括对旅客手机、电脑、相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搜查。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存在争议,执法程序和旅客的应对措施并非一概而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入境者的身分。

    根据CBP官网数据,边境搜查包括「基本」(basic)和「高端」(advanced)两种搜查类型。基本搜查通常是警官在不借助任何外部设备的情况下,手动检查设备的内容;而高端搜查则涉及使用外部设备连接到电子设备,以查看、拷贝或分析设备中内容。高端搜查需有合理的怀疑依据,并在搜查前得到上级批准。

    从业30逾年的移民律师姜国栋指出,在入境时,CBP在有理由的情况下,可以要求游客出示手机配合检查,如果在入境者的行李箱中发现违禁品、打工记录(如支票)等。

    姜国栋表示,但在大约十年前,海关即时没有任何理由,也可要求游客出示手机接受检查,而一些游客在配合检查后,其手机内容暴露某些违法行为。他指出,CBP官员可能不懂中文,但他们可要求航空公司人员过来翻译;旅客在没有入境前,仍由航司负责。

    姜国栋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一名南加大学生,利用假期回中国探亲,回美入境时被海关盘查。他在出示身分文档及学校证明后,仍被要求拿出手机,没有任何理由。结果他的聊天消息暴露出,这名学生在美期间教人打网球,属于非法打工,当场被遣返。

    姜国栋指出,「家人事后再处理也已经来不及了,五年之内不能再回美国,五年之后也可能回不来,因为被拒签风险很大。」他强调,这位南加大学生证件齐全,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被要求检查手机,尽管可能违反人权,但当时这类做法是被允许的。

    根据美国民权联盟(ACLU)数据,美国最高法院于2014年裁定,宪法要求警方必须取得搜索令才能搜查被捕者的手机。这项防止非法搜查的保障措施被认为也应适用于边境执法,但相关法律争议至今仍未解决。

    CBP规定,如果电子设备因受到密码、加密或其他安全机制的保护而无法被检查,则该设备可能会受到排除、扣留或其他处置。

    ACLU指出,若被CBP要求输入密码来解锁设备,正确的做法主要由旅客身分决定。公民在拒绝遵守解锁设备或提供密码的要求后,不会被拒绝入境,但可能导致更长的拘留或设备被扣押时间。对于绿卡持有者也同样如此,但拒绝解锁并不会导致绿卡当场被吊销。未经移民法官听证,绿卡不能被吊销。然而,签证持有者和来自免签证国家的旅客,若拒绝提供密码,则有被拒绝入境的风险。

    姜国栋强调,若海关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要求查看或没收手机时,入境者有权提出抗议并提告,旅客会因此被扣留,此时可要求见移民法官。一旦进入法律程序,海关就必须先允许旅客入境,案件自此转交移民局检察官处理。

    姜国栋曾在移民归化局(INS,USCIS前身)担任首席法律顾问助理,他指出,「当这类情况发生时,机场边检会打电话给检察官,询问如何处理 ,检察官则会说『不准看手机』。」

    不过,过境旅客中电子设备被检查的情况很少发生;CBP数据显示,2024财年在所有入境国际旅客中,仅有不到0.01%的旅客电子设备被搜查。

    为避免个人隐私被侵犯,ACLU建议:旅行时尽可能少带数据和设备;使用特殊加密设备,并在过境时将其关闭;将敏感数据上传并保存在云存储帐户中;过境检查前,将电子设备打开飞行模式,因为通过网络检查云端数据不被允许;享有特权的数据可提前告知。

    如需寻找可能入境美国的人,可通过姓名或编号在locator.ice.gov/odls/#/search上搜索。该网站包含所有被ICE拘留或被CBP拘留48小时或更长时间的人员。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