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川普政府关税棒打向全球,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这可能为北京创造进一步拉拢区域国家及美国盟友的战略机会。随着中国和美国以外国家增进经贸往来,以及各个区域组织内部加强经贸联系,未来可能出现「美国退居二线的贸易全球化」或「没有美国的半全球化」局面。不过,美国在区域安全方面的角色仍难被取代。
东南亚是美国对等关税措施的重灾区,东协10国有6国的关税在30%以上。美国的两个亚洲盟友日本和韩国,以及欧盟也都无法幸免。日韩分别是24%和25%,欧盟20%。
报导引述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黎良福分析,如果美国加征关税迅猛势头持续,部分欧洲国家、日韩等美国盟友相信会更愿意与大陆改善关系。但由于地缘政治矛盾,贸易增长空间较小。相对而言,大陆更容易在东协发挥影响力,双方长期来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黎良福判断,随着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国家加强贸易往来,全球各区域组织增进内部经贸联系,不排除未来可能出现一个「美国退居二线的贸易全球化」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也认为,受美国高关税撞击的国家,特别是小国,将被迫「抱团」并与较大经济体加强经贸往来,当国际支付体系也加速推进去美元化时,可能形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半全球化」进程。
王义桅评估,东协成员国或将各自加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区域合作也将加速提升,「中国-东协自由贸易协定」3.0版可能加快签署和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合作也可能深化;欧洲方面,欧盟仍比较亲美,中国可以争取个别国家支持。
不过,经济和安全议题呈两极化态势。黎良福研判,尽管美国在经济上变得高度不可预测,在区域安全方面,美国的存在仍无可取代。他提到,中菲船只在主权争议的南海海域冲撞,以及中国企业涉入区域跨境诈骗案等事件都冲击大陆形象,促使东南亚国家继续重视美国在本区域的存在。
王义桅也分析,中国外交结盟,与美国结盟或在安全议题上靠向美国的国家不会松动,但有可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例如跨境电商涉及的数据跨境流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