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中国CPI连跌2个月 分析指通缩压力未来几季加深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最新数据,3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下跌0.1%,连续2个月呈现通缩,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下降2.5%,创4个月以来新低。(欧新社)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最新数据,3月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下跌0.1%,连续2个月呈现通缩,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下降2.5%,创下4个月以来新低。随着美国持续加大对中国课征关税的压力,分析认为,中国通货紧缩压力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加深。

    中国3月的CPI按月减少0.4%,按年减少0.1%。中国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CPI按月下降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和油价下行影响。一是食品供应总体充足,食品价格下降1.4%,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6成;二是旅游淡季出游人数减少,出游类价格下降;加上国际油价下行,中国汽油价格下降3.5%。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董莉娟强调,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加上春节错月影响消退,更多方面显现出明显的积极变化,CPI按月下降0.4%,降幅小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以旧换新等政策效应逐渐显现;且CPI按年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内核CPI明显回升,按年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5%。

    随着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征收压力逐步增加,路透引述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伊凡斯-普瑞乍得(Julian Evans-Pritchard)的分析指出,中国通货紧缩压力从上个月一路延续,而且几乎肯定会在未来几个季度加深,因为陆企出口过剩供应的难度加大。

    此外,中国3月PPI按月减少0.4%,按年减少2.5%。董莉娟解读,PPI按月下跌的原因,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部分出口行业价格下行;北方冬季供暖陆续结束,煤炭等能源需求季节性下行;以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部分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行。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