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难人员今年2月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区一个溶洞内救出两名潜水时失联的科研队队员,央视近日披露这场失联73小时、堪称洞穴潜水救援史上奇迹的救援细节。救难人员在未知的洞穴里敲着石壁艰难挺进,受困两人也努力自救,其中一人靠着涂抹混合自己尿液的泥巴保温,避免失温,饿了就捧水喝,终于在受困73小时后获救。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直播海南》栏目披露,此次创造中国首个洞穴潜水救援成功案例。28岁小周,从事金线鲃洞穴鱼生物多样性研究;36岁大周是林业工程师,从事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工作,「当天潜水是为收集摄影素材,补充中国洞穴鱼类图鉴的影像数据」,没想到的是,两人潜入广西百色活旺河源头溶洞后就失联。
广西百色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副支队长梁良表示, 洞穴潜水是造成潜水员死亡最多的,同时也是极限救援里面的「珠峰」,所谓的黄金72小时并不适用,如果没有找到气室,气体一耗尽,马上就溺亡;更大的难点是,对该洞穴完全未知。
据报导,潜水搜救队由6名特警队员和1名潜水教练组成,分组轮替下水,先进入外洞,沿着洞两侧一点一点敲击石壁前进。2月6日04:30,失联9.5小时后,搜救人员在第4个气室发现大周,距离出发点约300米。大周为了不失温,把潜水装备拆下来卡在石缝,人坐在上面。
失联的小周与大周失联,所处地是个死角,能见度很差,气瓶只剩50bar(1/4气量)。后来他失去光源、并出现了幻觉,身体开始剧烈发抖。
小周为了避免失温,每次撒尿就把尿液从双腿衣服里面渗下去到泥巴上面,给泥巴稍微暖热一点点,比较松软,然后把它涂抹在身上,相当于给自己加个保温层 。
报导称,搜救过程中由于反复下水,其中一名救援队员因低温开始发烧。
终于在2月8日18:50,失联近72小时,搜救人员在第12个气室发现小周,距离出发点约500米。失联约73小时,小周获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