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川普曾多次宣扬要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对那些承诺投入大量资金在美国制造电脑芯片或汽车等各种产品的公司大加赞扬。
但说得轻松,却难以实践。从长远来看,为什么企业和其他国家会决定投资短短几周就颠覆全球经济秩序的美国?在川普1月20日上任后的短短几周内,美国就从一个稳定的经济体、一个值得信赖的贸易协定和全球安全伙伴,变成了一个混乱和怀疑的根源。
也许没有人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话更直白:「我们所知道的西方世界已不复存在。」言外之意是:美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的贸易对手。
当然,美国仍是世上最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毛额(GDP)接近30兆美元。但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规模约为18兆美元。欧盟经济总价值约17兆欧元,约合19兆美元。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韦阿拉表示:「WTO有166个成员国,美国贸易占其中的13%。这意味着87%的世界贸易发生在WTO其他成员国之间。」
川普曾多次声称美国的经济成长速度令已开发国家羡慕不已,但其他国家多年来一直在「剥削」美国。到目前为止,他已对铝和钢铁征收25%的关税;对不符合自由贸易协定的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征收25%的关税;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145%的高额关税;对汽车征收25%的关税,并将在稍后对汽车零件征收单独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
但这些数字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川普征收关税、随后撤销关税、随后又宣布更多关税、并很快进行另一项政策调整的惊人速度。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和国家更难以应对新政策。
穆迪评级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目前实施的关税「可能会显著减缓全球经济成长」,「不一致的政策制订方式已经损害了全球信心。」
联准会主席鲍尔4月16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主办的活动上表示:「这些都是非常根本的政策变化。」「现代人还没有经验来思考这个问题。」
他的言论导致当日美股暴跌,投资人显然对这位通常稳重的联准会主席暗示世界经济秩序正在颠覆而感到不安。
企业和个人已经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响,从芯片制造商辉达(Nvidia)到飞机制造商波音,再到人们在Temu和Shein上购买廉价服装或化妆品。
自从川普第一届政府与美国爆发贸易战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与美国以外的贸易关系多元化。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4月1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海外出口总额的比重将从2018年的19.2%下降到2024年的14.7%。《路透》报导,虽然过去中欧之间偶尔因廉价商品和贸易流动而发生争执,但北京方面仍在努力加强与欧盟的贸易。
但川普似乎不担心中国与美国盟友拉近关系时,否认了这种可能性:「没有人能与我们竞争,没有人。」
但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疏远美国的国家。许多加拿大人已经取消前往美国的行程,以抵制川普的关税政策。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也在社群媒体上发布了与冯德莱恩通话的情况。
他写道:「纵观我们的历史,加拿大和欧洲一直共同努力建设我们的经济并加强我们的共同安全。」「在这个全球不确定的时期,我们致力于使我们的关系更加牢固。」
冯德莱恩也重申了这个评论,并指出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印度在内的更多政府表示希望与欧盟加强合作。
她说,「每个人都要求与欧洲开展更多贸易,而且不仅是经济联系。」「这也关乎创建共同规则,也关乎可预测性。欧洲以其可预测性和可靠性而闻名,这些再次开始被视为非常宝贵的东西。」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在川普4月2日宣布所谓「对等」关税之前敦促欧洲团结,「这是我们共同决定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刻,这是迈向独立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