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金山结核病飙升 中国华裔占40% 卫生局呼吁主动检测可痊愈

    根据2024年公共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旧金山40%的结核病病例来自出生于中国的人士,且近半数在入院治疗期间死亡,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与全美的平均水平。(记者王子涵╱摄影)

    结核病(Tuberculosis,缩写TB)发病率自2020年以来,在旧金山地区连年攀升,其中来自中国的华裔患者更是居多,旧金山华埠的患者密度为全市最高。为呼吁社区提高警觉,并积极接受检测与治疗,公共卫生局23日上午召开华语圆桌记者会。

    记者会由公共事务副主任林伟浩(Victor Lim)主持,并邀请包括公共卫生局结核病科科长高秀兰医师(Susannah Graves)、结核病预防与控制计划及诊所医学主任雷宝春(Dr. Janice Louie)、旧金山总医院结核病诊所注册护士黄凯怡(Michelle Kai Yi Huang),以及94岁华裔结核病康复者周国辉(David Chow)、与其子周世洪(Steven Chow)共同出席。

    雷宝春指出,结核病在华人社区尤为显著。根据2024年公共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旧金山40%的结核病病例来自出生于中国的人士,且近半数在入院治疗期间死亡,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与全美的平均水平。

    她强调,旧金山结核病患者中约一半为65岁以上的长者,与年龄及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

    「结核病分为两种,即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病,两者各不同。」雷宝春指出,「活动性结核病可致命,潜伏性结核病可在人体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而无症状,患者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带菌者。」

    雷宝春表示,许多患者是在多年以前于原居地感染潜伏性结核病,移民来美后随着年龄增长、或患上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免疫力降低,病菌「苏醒」,进而引发活性结核病。

    根据卫生局提供的数据,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发烧、发冷、疲倦、体重减轻、无食欲、咳嗽超过三周、胸部疼痛、咳血或咳痰。

    卫生局官员重申,结核病能被完全治愈。「只要及早发现并接受全程治疗,结核病是百分之百可治愈的。」雷宝春强调,「特别是潜伏性结核病,虽然没有症状,但经血液检测可早期发现,提前用药可以阻止其发展成传染性疾病。」

    报告中还指出,结核病患者最常见的医疗风险因素为吸烟 (41%)、糖尿病 (21%)、免疫力低下 (13%)等。

    高秀兰补充,结核病的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即使在美生活多年仍可能发病。「有些患者回中国或其他高风险地区探亲,旅游超过一个月即构成再感染风险,因此应定期检测。」她说。

    她提醒到,预防结核病的BCG疫苗(卡介苗)只能在儿童早期提供有限保护,成年后仍可能感染。

    黄凯怡护士有着丰富的照料结核病病人的经验。她表示,在华人患者群体中,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差是阻碍病人成功治愈的最大问题之一。在标准的治疗方案中,每天按时服药要至少六个月。「很多病人难以坚持,尤其是一些病人在短期治疗后,症状消失,自己决定提前结束治疗,结果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她强调,部分华人群体缺乏对结核病正确的认识和信心。「由于结核病早期没有特殊的症状表现,或者仅有轻微的症状如疲劳、轻微的咳嗽等,病人往往会质疑结核的诊断结果,并认为治疗方案是毫无意义的。」

    林伟浩表示,华人是结核病的高危发病人群,社区要提高对结核病的认知,积极主动进行早期筛查。目前公共卫生局结核病科,以及旧金山总医院等医疗机构,都有会讲粤语、国语的专业医师,以帮助患病长者的康复过程中感到放心与被照顾。

    根据2024年公共卫生局统计的数据,旧金山40%的结核病病例来自出生于中国的人士,且近半数在入院治疗期间死亡,其发病率与死亡率远超其他族裔、以及加州与全美的平均水平。(取自卫生局报告)
    公共事务副主任林伟浩(左),结核病预防与控制计划及诊所医学主任雷惠珍医师(右)呼吁社区提高警觉,并积极接受检测与治疗。(记者王子涵╱摄影)

    热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