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menu items!

    过动、自闭儿易遭儿虐 社工:家长是加害者也是受害人

    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患者、苗栗县身障服务中心社工督导林彦宇说,自己服务过许多过动症家庭,有些父母不知如何管教特殊孩童,反变成施虐者,既是被社会局责备的加害者,也是不知道怎么爱孩子的受害者。(记者林琮恩/摄影)

    台湾卫福部统计,受虐儿少中2成是过动、发展迟缓儿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患者、苗栗县身障服务中心社工督导林彦宇说,自己服务过许多过动症家庭,有些父母不知如何管教特殊孩童,反而变成施虐者,他们既是被社会局责备的加害者,也是不知道怎么爱孩子的受害者,需要更多社会资源协助。

    林彦宇说,他曾担任3年儿保社工,负责处理儿虐调查处遇,发现服务个案中,每10案中约有6至7案,家长施虐原因与儿童罹患过动症、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候群等身心症状有关,且许多案件学校老师一再提醒家长,但家长都没有动作。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94617103692-0’); });

    曾有一名过动症孩子的母亲,带小孩到公园游玩,转身拿东西的30秒期间,孩子就拿鹅卵石砸了其他孩子,该家长只好不断道歉。林彦宇表示,特殊儿少家长教育上困难,其他家长难以体会,自己儿时也曾在母亲要求下出门买酱油,不过是走到巷口数百公尺的距离,自己却走了2小时,发现默默跟在身后观察的母亲,已流了满眼泪水。

    临床心理师金融表示,过动症孩子常会依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事、活在当下,难以规画生活日程表,建议过动症孩童家长,可为孩子创建固定作息与规律生活习惯,并且要由自身做起;许多家长反应,「念了几百次都听不进去」,孩子还是经常忘记要做的事,此时建议把待办事项写下来,贴在房间明显处,以可视化方式触发孩子脑部运作,效果不错。

    「对过动症孩子说话时,家长语气应温柔坚定。」金融表示,过动症孩子常具高敏感人格特质,以指使、责备语气说话,反而会引发孩童焦虑,削弱运行能力,家长要平稳地说出指令,若发现自身已经情绪抓狂,应在顾及儿少安全的前提下,冷静离开现场,思考后再理性沟通,「控制好情绪,孩子才能从父母身上学习,发展稳定的情绪状态。」

    台北市西区特教资源中心主任颜瑞隆说,过动症孩子优势能力包括创造力、运动等,表现不亚于一般孩童,家长应以正面角度看待孩子发展,协助其找出正确道路,而不是批评孩子的缺陷及困难。同时,家长也应该与学校师长创建相同教养策略,标准一致才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孩子的情绪行为状况都有其目的,家长应设法了解背后意图,帮助孩子适应。

    台大医院副院长高淑芬表示,过动症、发展迟缓孩子导致家长失去耐心引发儿虐,受虐儿少也会因脑部损伤导致相关疾病发生。卫福部保护司司长张秀鸳说,二者可谓互为因果,特殊需求儿少未被及早发现治疗,父母不当管教,反而加剧脑部伤害,让儿少疾病症状恶化,陷入恶性循环,许多因儿虐被发现过动、自闭症的儿少,病情都已相当严重。

    热点

    发表评论